会江陵 第五百四十九章 归来 新生(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幻之盛唐 !
“温暖的阳光照耀万物大地
宁静的时间流转无暇旖旎
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隐于尘寰心远地自继
。
行进地马车内,飘逸出歌声沥沥,正在唱的是《唐拉雅秀》
我终于可以回长安了,随着开春,来自草原的压力也缓解了许多,朝廷可以抽出更多的人手,总新整编的畿内各军,也算初具规模 于是皇帝小白终于松口了。
想到这是我的第一个孩子,我坐在马车上归心似箭的,连欢好玩车震都有些心不在焉。
由于是轻装出行,我身边只带了尉迟瑶和林素昔,其他女人还得留在洛阳,虽然从小东西到,都有些老大不情愿的,但还是给我准备了半车,她们亲手做的小衣小袄、布娃娃、香囊什么的小玩意。
前者是对我经营西域的事情有大用处,正好回去上手,后者是我贴身的书记,属于乖种有事她做,没事就做她的类型。
现在两叮,女人只穿着贴身的小裙内裳,衽膝跪在我身旁,林素昔一边轻轻给我推拿,往嘴里喂的阿变做的酥馅点心。
尉迟瑶用胸口枕着我的后脑,一边意犹未尽的清唱着这首新曲
休息了一会,我又拿起一份总章参事府的最新统计。
这是一份从河西流民中吸收的各种匠户和商贩的名单,在商言商,发动外围体系和下游资源,支持河西作战的同时,也要把可能的利益最大化,挑选合适的青壮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加强屯垦和经营计划。 我想了想,又把另一份枢密院的通报拿出来。
根据《防舆录要》。大唐现有二十四道并六大都护府,在籍兵士八十七万,数量看起来相当可观但是分摊下来,其实就没有多少。
要知道后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国土面积大幅缩水的宋朝,光是禁军和厢军就养了一百多万,还不包括哪些地方性质的乡兵、弓箭手、藩兵之属。
按照传统秦岭 淮河天然南北地理分界线,淮南、江东、江西、岭南、黔中,剑南六道大概有兵二十八万至三十万。
其中以剑南道的防务最重,既要镇抚南蛮百夷,又要防备来自高低的吐蕃,大概有兵十三万,其中主要集中在已经归入南平府的八州六镇,总计边军七万,轮驻的卫军、北军两万左右,其余半数归在剑南节度使,都督的成都行营名下,半数分守各地望要;
岭南道次之,五府经略使加上一个安南都护府,不包括的地方团练和藩兵,大概有兵六至七万,另一个主要力量在海上的南海都督府,也不计算在内。
其余的都分布在相对平静的准南、江东、江西、黔中各道,主要是掌握在各道都督手中的机动力量,以黔中道最少,大致一万人,其余都是应募性质的团练或是百夷藩兵。以淮南道最多,大概有三万人。
当年为了防备永王和清剿天平乱党,江南三道就有号称二十万兵。这些南方道也是朝廷最早开始裁军的地方,东南的人口和财赋始终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然后是从东到西的北方各道。安东道并安东都护府,就维持在六至八万,主要镇扶新罗、渤海等海东各藩,其中有两万是朝廷中军直属的安东讨击军,一万多当地守捉军和藩军,同时还有改土归流的新郡县,还有保护近十万在安东进行开拓的屯垦团。
平卢道六万,主要镇抚松漠都督府等内外契丹、奚族故地,以及监控曾经与范阳叛军关系密切的九林等杂胡各部,虽然多有缺额,但是这一部乃是河东军的精锐,一直在与境外的叛藩作战,所以是北地各军中少有的劲旅;
河北道作为中原腹地,包括都畿道在内有兵十七万,也是朝廷机动的战备力量,分为十一个镇,数十个到上百个军、城、镇、戍,不过这十七万有很大的水分。
一方面是虚报浮饷,因为久无战事军镇扰民,在地方败坏的最厉害,一方面是朝廷一直致力于裁汰亢余,河北境内的官军,最盛时曾经多达数十万,虽然划 道分走一部分,有勒令归镇一部分,但是剩下来还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以至于某些地方在分税制下,既要留州,又要输军,更要朝赋,每两三户养一兵的,地方不堪所负,百姓再次从回归的家园逃亡。
宰相李泌费尽千辛万苦,冒着多次被人暗杀的风险,才把这个数字减到了每七八户养一兵的比例。
但是这一道的军队也是各色门阀世族势力渗透最厉害的,除了枢密使兼都元帅郭子仪名下,规模最大的朔方军外,象河北四柱臣两王等,各种名头的大小节镇撤并后,生下来的士卒都集中在这里,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纠缠在一起,也是一股可观的力量。
经过历次动乱后的损耗、清洗和重整,再加上防堵和监控那些室韦、秣鞠等受灾南下的草原胡部需要,现朝廷真正能堪调用的,十不过一二,还要考虑轮替补充大同、天塞等镇边境驻军的问题。至于工程军和漕军,是按照地方团练的标准来养的,以劳役自收自支勉强可以自羌
河东道情形与河北道类似,属于朝廷备前的军区,目前还有四个军的番号约三万人,主要集中在太原府附近。
云中道,主要是仆固怀恩的藩军和河东军分出来的部曲为主,大致有四至五万,分布在下受降城附近,后方州县主要以维持治安和辉防盗匪的团结兵和守捉兵为主。
山南东西两道的军镇都撤废的差不多,只剩下都督名下直属的行营军分别为两万至三万,主要分守要冲,维持地方则以团练兵和守捉军,或者干脆以衙役丁壮为主。
然后是分布在关内道和京畿道的军队,主要是朝廷直属的卫军、北军,也有十五至八万的规模,不过因为历史原因,真正补全的编制,只有近十万,因为河西和回讫的变故,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出征在外,再加上皇帝东狩,带走了很大一部分宿卫,长安相对的空虚才会让某些人的野心生出侥幸来。
河西、陇右就不用说了,名册上残余的军队要么跟随高适的金吾军,还在不可预知的路途中,要么全部集中在河西行台帐下。
河西唯一有点实力的是与回讫比邻的三受降城各部,因为在回讫事件中表现出的响应迟钝和处事上的暧昧不明,除了前洱西节度副大使马饮等少数人外,从行营的参军、判官、兵马都知,到地方的兵马使、防御使、守捉,到经手的书办等胥吏,都在接受严厉的后续清算和追查,哪怕战死者也不能幸免。
此外就是更西的安息北庭,不过有些鞭长莫及,本身还顾天暇,象安西都护府,虽然号称十六都督州府,统辄一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但实际安西四镇直辖的兵力只有二万四千人,再加二万北庭兵也没有多少,而其中真正经久善战的士车。已经在安史之乱中被抽空,现在以军户新成长起来的一代新军居多,要他们守土还可以胜任,但是长途越境作战就太勉强了
所以一个吐蕃入侵,就让大唐朝廷措手不及,几乎是疲于应付。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大唐当然还有庞大的战争潜力,但是要想把这种潜力全面动员起来,并转化成练有素的战斗力,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无数财力物力的投入。
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像龙武军一般有先见之明似的,建立了多级轮换替补的战略预备体系,可以在短时间内拉起一支数目不菲还看的过去的临时军队,但是这种动员是以牺牲将来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为代价的,动员的比例越大,对体系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越大。
毕竟动员那些工厂里的劳力,已经严重影响到生产进度,目前只能优先维持与军队相关的生产任务,而在这个春耕季节再把适龄的青壮大量拉去打战,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走这一步的。
这次我回来,同行的除了三千扈卫仪仗外,还有一万一千名河北、河东各镇零星抽调出来的整编士兵。
与纷扰的北方不同,南海的形式总体还是一片大好。
根据之前的那分海舆图,最远的据点已经标注到西天堑至安息南部的海岸上,其中最大的据点,位于后世印度西端的卡提阿瓦半岛上,半岛大部分为尖山岩地,只有在沿海一带,才有火山泥冲击出来肥沃平地。
半岛沿海上分布着三个天堑小国,都是虔诚的佛国,其中最有名的,是作为佛牙舍利产地的西天些捣陵迦国,有伽兰旧余所,僧沏人;坎贝湾东岸的跋禄蝎咕婆国有寺旧余所,僧劲人;卡提阿瓦半岛及其东岸马希河一带的苏刺诧国,有寺匆余所,僧3千人。
由于短靴形的半岛与西天些地区,被自西而东横亘的山脉和东部大片沼泽阻断,与内地连接实际上只有东西两条相对艰险的通路,因此这些国家的对外交流,主要是通过海路往来,从地缘上说,也天坠南端的狮子国,关系更加密切一些,
由于地理的原因,因此在西天堑普遍存在和混杂的婆罗门教和大食教列国中,保持了佛教信仰的另类。
他们信奉的教派,是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法的混合体。这三个国家都是典型的小国寡民,最大的苏刺诧国举国人口也不过七八万,最小小的跋禄捣咕婆国举国才三四万人,而且大部分分布在的村镇,王都就是一个七八千人口的港口小城,还是拜托了处于沿海贸易线上的优势和便利,不过通过与内地诸国的物产交易,作为统治上层,还是相当的富有,供养的佛寺都是用金银珠贝修缮的金碧辉煌。
半岛的位置相当好,
从西端的卡奇湾出发,只要两天就能达到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的阿曼海,再沿案北上,只要五天,就可以到达大食国,最大的港口马士巴拉。都在一千料以上飞鱼船的活动半径内,而且这三个国家作为传统海贸中转口岸的基础还是不错的,只要稍加改造和扩建,就可以供远道而来的唐船进行补给和修造。
不过收服着三个国家,并把它变成唐人的前进基地,却是因为一桩意外之举,本来的计划 是,自从攻灭室利佛逝国,洗劫了婆罗浮屠圣地后,所得的舍利子,巡游沿海,最后在狮子国召开舍利子供养无遮大会,几乎是天堑沿海的所有佛国都派人都来瞻仰。
其中就有这三个来自西天堑的小国,他们在狮子王城共襄盛会,并做以共同的信仰做互保盟誓,接受大唐的册封和赏赐,然后名正言顺的派出使团,就地勘测之后,以建造行馆,寺庙为由,从当地获得河口的土地,由唐人建造城寨。这样原本的武装攻取和威逼利诱的多种准备计哉就派不上用场。
后来才知道,事实上西天堑的形势对佛教徒来说很不好,来自北方大食教渗透和来自中天堑复兴的婆罗门教的侵逼,让西天堑的诸国屈从在大势之下,信仰佛教的君王越来越少,这三国,也不过是依靠了陆地上相对封闭的地理胜形,又供有佛宝勉强维持自主,他们到狮子王城几乎是借着这个由头来请求援助的,能够得到大唐名义上和实质上的庇护,算是意外之喜了。
要知道北天堑、中天堑的佛门弟子,几乎都成了过街老鼠,只能在地下以密宗的形式进行暗中传薪。
毕竟大唐南海都督府在南天堑的威名还是不错的,虽然和很多佛门教团有利益之争。但就算是恶名也是一种威慑,几乎是病急乱投医的一拍即合。
要求驻军?没关系,当地可以提供数千人的饮食,要求献出人质也没关系,一大把儿女随便你挑,三国的君王甚至可以发动百姓来协助唐人,在他们的王城附近修筑城垒和港口。又在通往内陆的山口和沼泽边缘分别修筑了城塞。
建材全是耸地的石头和用火山泥调制的灰浆,几乎只用三个月,就筑好了基本城围。正好三个环海据点,抵角相望,目前三地共计驻扎有两千名南海团练和一万多名附奴,还有十几个南海土生唐人组成半武装的围垦团。以西天些那种散乱割据的孱弱状态,很难对他们真正构成什么威胁。
在安息东部海岸的天赐岛,完成初步的屯垦和营造,真正投入使用前,这里就是都督府经略大昆仑海最大前沿基地,也是众多唐船万里远行后,在进入大食人的实力范围前,中转和修整的重要港口据点。
马车停下的震动,将我的思绪拉回来。
长安通化门那高大笔直城墙,已经在眼前了,还有闻讯前来迎接的长安文武的代表
京兆尹兼刑部侍郎萧华,右龙武将军同北衙检校使、副都部署韦韬,检校礼部侍郎薛景仙等一干人,还有一堆我名下的幕府、军府两衙署僚,来自枢密院,总章府挂着检校、兼、守、判、知之类同正员的员外官、特置官等。
匆匆会面,快刀斩乱麻处理完他们这一摊子事,回家走的是通化门和开远门之间的横街,这条横街宽达三百步,为长安同类之最,仅次贯穿长安中轴的朱雀大街,打出我的仪仗,这一路几乎没有什么阻碍。
战争对后方的影响,已经直接体现在这座古老的都城中,越来越频繁的巡查和宵禁,拥堵在街道上的人流和摊贩明显少了许多,路人也变得有些行色刀刀”不愿在街卜多盅留六据说城中巳经看不到个丐和另一用泼皮无赖之类,名为大都市寄生物的存在。
更多是来不及避让,被驱赶到路边,表情复杂夹道欢迎的百姓,也有一些欢呼声,他们主要是与龙武军密切相关的产业和人家,有些是长期养成有些盲目的信心,估计是认为我这个内枢密都回来了,就基本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大唐与回讫的边境没有大规模的驻军,除了留屯军户和团练,因为回讫之行被宣传的神乎其神,很有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的味道”他们只要对付的,只是一些在内战中走投无路,而铤而走险的小部落。
还有一些自认为更加理智一些的,心态更复杂的多,主要流传在官吏之间的说法,认为让一个枢密使突然离开皇帝身边,回到长安,那一般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是带着好消息来,要么是更坏的消息,不会有其他的。
要知道,前两天才发生了吐蕃来使在大唐境内遇袭受伤,随从全部都死光的恶性事件,着也是我回到长安的官面上的借口。
回到府上的时候,正是春天最晴明的日子,午后气温最高的时候,一群围着孩子晒太阳的女子中,我终于见到了我的第一个孩子,在这个世界留下的第一个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