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心理的解放(2 / 2)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由于孩子与母亲有直接的生理和心理的联接,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出生后都有恋母情结。男孩在恋母情结发展的时期,会产生抗拒父亲和恋爱母亲的倾向。但男孩在自我发展中会很快被推向独立。女孩则有不同的发展路线。女孩会发展出“阳物情结”,也就是潜意识里对男性的妒嫉和羡慕,导致女孩对父亲的依恋。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倾向形成的主要根源。乔多萝不同意弗洛伊德的分析。她认为,引起女孩对阳物的羡慕和嫉妒的真正原因,不是弗氏的生理性解释,而是她们自出生以后就时时刻刻在接受着父权社会的教育,认为男性要比女性强。阳物本质上是父权社会的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当女孩意识到自己没有阳物时,也就开始接受自己社会地位低下和能力缺乏的观念。女孩的恋母情结比男孩长,因为,母女关系具有衍生性,母亲在女儿身上感到了自我延续。女孩的自我建筑在体验他人的情感的基础上。母亲首先教育女儿同情他人,关注他人,放弃自我。母亲将本人已经内化了的关于性别的意义、自我形象以及从自己的母亲那儿学来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自己的女儿。
正是女人做母亲,才制造了男孩和女孩不平等的人际关系的经验,导致他们不同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以及男人、女人不同的气质。母亲自己是父权制的产物,而儿女又是她们用父权制观念培养出来的社会产物。母亲的自我在女儿身上的延续,其结果就是复制母亲——“母性的复制”就这么完成着、延续着。
因此,乔多萝指出,“性器官不决定性气质”。性别身份、**望和幻想、童年的概念都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要改变母性再制造的现实,就要改变母亲对男孩、女孩的不同态度。每一分钟都要教导男女平等。“如果仅仅改变社会结构,不改变人的心理,男女平等只是空话。”
也许,我们不能说乔多萝的理论是对精神分析的体系的颠覆,但“母性复制”的观点却可以看作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不从心理上解除性别歧视,妇女解放的口号、女权运动的目标都是很难奏效的。
仅以此文献给2009年的三八妇女节。
2009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