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救火(2 / 2)
北宫静说:“那倒不至于,草料好烧,但谷物不好烧,还是有不少剩余的,但是谷仓火势太大,无法扑救,我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谷物被烧清光了。”
谷物————尤其是脱了壳的谷物并不好烧,除非往上面淋汽油,否则在短时间内根本就烧不起来的。只是该死的胡人看到城破后立即放火焚烧谷仓,一把火下去,谷仓火光冲天,等晋军拿下全城的时候,火势已经大到没法扑救的地步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谷物被烧成炭。
这正是北宫静闷闷不乐的原因。
永嘉三年,在两次进攻洛阳受挫之后,匈奴汉国便改变了战术,不再硬面硬啃洛阳这块硬骨头了,而是绕过洛阳去蹂躏河北、河南、山东,战火一直烧到江汉去。他们的战略很简单,就是屠戮或者抢夺中原地区的人口,破坏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切断河北、河南、山东以及江淮地区向洛阳输血的动脉,将洛阳变成一座孤城。洛阳周边地区的物产非常有限,根本就不足以支撑这么大一座城市,物资全赖各地源源不断的供应,这些动脉一旦被切断,洛阳将变成一座城死。这一战略无疑是极其致命的,持续两年不间断的放血,整个华北地区人人自危,坞壁林立,商路断绝。洛阳那本就十分有限的物资储备早已见底了,这座昔日异常繁华的大城市变成了一座饥饿之城,粮食价格疯涨,有钱都买不到!
反倒是围困洛阳的胡人,似乎没有半点缺粮的样子。这帮蝗虫跑到哪吃到哪,吃光一地又换一地,至于被他们吃光了存粮的老百姓死活,他们是不关心的。此外,河北、山东广大地区也基本上被他们打怕了,不断向他们提供粮食、壮丁。也就是说,这些地区依然在向洛阳地区输血,但输血对象从洛阳城本身变成了围困洛阳城的胡人。拜他们所赐,捍卫洛阳的晋军饿得前胸贴后背,围困洛阳的胡人却天天吃到撑,简直是岂有此理!
北宫静也饱受缺粮之苦,所以攻入宜阳后从降卒口中得知城中有数万石存粮,惊喜万分,指挥大军往粮仓方向猛攻,说什么也要将这几万石粮食抢到手。然而等他打到粮仓的时候,整个人都傻眼了:粮仓已是一片火海,几万石谷物已经被大火吞噬了!空欢喜一场,这让他如何高兴得起来?
李睿拧着眉头说:“我去看看!”
北宫静问:“你有办法?”
李睿说:“不好说,得看了才知道。”
北宫静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也不多说,带着他穿过尸骨如麻的街道,直奔正在燃烧的粮仓而去。这家伙鬼点子多得要命,没准他有办法呢!
很快,李睿便来到了粮仓前。
这个粮仓规模不小,占地近两亩,是在魏晋时期修建的,最多可以储存十万石谷物,支撑宜阳守军作旷日持久的防御战。宜阳这个战略要地真的太重要了,哪怕此时的洛阳已经严重缺粮了,也依然咬紧牙关保持对宜阳的粮食供应,因此在宜阳陷落之前,粮仓中依然有数量可观的存粮。胡人拿下宜阳后,又从河北大肆征粮,征到的粮食有相当大一部分被送到了河阴和宜阳,刘聪就是打算利用这两个原本用来防御他们的战略要地作为围困洛阳的后勤基地,彻底困死洛阳。等到宜阳失守时,谷仓里已储备了八万石谷物,足够宜阳方向这四万大军吃上两个月了。
当然,如果晋军不反攻宜阳,谷仓里的谷物储量会更多的。
与谷仓相距不远的就是草料场,那里储存在二十多万束草粮,胡人早早将其点燃,烧得跟喷发的火焰山似的,草料燃烧时腾起的浓烟几乎遮住了整个宜阳城。李睿没有去管草料场,看这火势他就知道那火没法救了,先想想怎么保住这八万余石粮食吧。
他观察了一下,发现该死的胡人早在城破前就在谷仓外墙堆了大量柴草,又在谷仓内部淋了大量麻油,火这么一点,内外一起烧,火焰窜起几丈高,热浪滚滚,让人无法靠近。晋军试图救火,但都让高温给逼了回来。
李睿观察了几分钟,对北宫静说:“有石弩吗?把石弩推过来!还有火药罐,一并拿过来!”
北宫静不解:“石弩?你要石弩有什么用?它可没法救火!”
李睿说:“但它可以将装满水的瓦罐、木罐打到屋顶上去!”
北宫静立即反应过来了,喝:“张宣,你去找石弩!张雄,你去将震天雷拿过来!裴乐,你赶紧去搜集能装水的瓦罐、木罐,越大越好,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