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八字不合(1 / 2)
李睿大喝:“第一团、第二团,出列!”
立即就有四排乌桓骑兵齐刷刷的向前走了几大步。
北宫静饶有兴趣的问李睿:“你采取的是营团旅编制?”
李睿点头:“是的。部曲制太不方便了,还是营团旅制方便点。这支骑兵五人为伍,二伍为什,五什为队,二队为旅,四旅为团,四团为营。现在出列的那两个团是整支骑兵里训练进度最快、服从性最强、也最能吃苦的,我让他们给你露两手。”
————真不要觉得军师旅团营这此编制是近现代才有,在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这样的编制了。西周军队实行的是五五制,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将这个“两”当成“辆”更容易理解,是的,当时以车战为主,一两就是一辆战车的所有作战人员。四两为卒,四卒为旅,五旅为师,合计下来,当时一个师总兵力为两千五百人。在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关中,驻扎有六个师,也就是著名的天子六师。到了汉朝,师旅制改成了部曲制,五人为伍,二伍为什,五什为队,二队为屯,五屯为曲,二曲为部,五部为营,师旅编制消失了。
而团级编制则是出现在唐朝。初唐实行的是府兵制,一府有四到六个团的兵力,一个团有两百人,团以下就是旅,一个团两个旅,每旅一百人。团往上还有营级编制,每营三千到四千人,营再往上就是军团了,一个军团拥有一万二千五百人。
看到了吧,现在流行的军师旅团营,在古代就有了,不过跟现在不大一样,现在拥有数千之众的一旅之长,在古代只是个带一百号人的小可怜;现在管着几百号人的营长,在古代却可以指挥数千人。
是不是小脑袋瓜子嗡嗡的?
那也不稀奇,毕竟古代跟现代的军事编制真的不大一样。
李睿实在是不习惯西晋流行的部曲制,所以玩起了自己比较熟悉的旅团营制。不过,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他还是根据这个时代惯用的编制作了一点调整,伍什队这些最基本的编制保持不变,两队为一旅,设一名旅帅和一名次帅;四旅为团,设一名团帅和两名次帅;四团为营,设营主一名,副营主两名,参谋若干。这种编制依旧别扭,但已经比部曲制好多了。
北宫静看着那八百名乌桓骑兵,见他们一个个站得直如标枪,神情严肃,目不斜视,不禁点了点头,说:“有点凉州军的样子了!”
李睿咧嘴一笑,冲那帮家伙喝:“上马!列队冲锋!”
八百名骑兵迅速牵来自己的战马,然后翻身上马。上马后,他们并没有急着行动,而是左右看齐,向中央靠拢,形成密集的队形。不过这队形并不是如铜墙铁壁那样一道,而是分段的,每五十骑为一队,两队之间会留下一个七八米宽的口子。好几百号人排成笔直一排往前冲那固然壮观,但队形太过密集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容轻视,最典型的,一旦有战马倒下,后面的骑兵连闪开的空间都没有,只能直挺挺的撞上去,然后被绊倒,那队形不得乱套!所以预留一些口子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整队完毕,李睿下达了开始冲锋的命令。
被任命为第一团团帅的裴炜呛一声抽出长剑,径直指向前方。分布在队列中间的两名次帅和四名旅帅也齐齐拔剑,指向前方,用马刺轻轻一扎马腹,战马立即撒开蹄子,快步向前。
四百名乌桓骑兵单手持着长矛,驱动战马,紧跟在自己的指挥官后面往前行进。他们一开始行进速度并不快,顶多也就是快步走的水平,不过走出几十步后,快步变成了小跑,再往前数十米,号声响起,小跑变成了快跑……一时间训练场上蹄声隆隆,烟尘飞扬。令北宫静和司马范惊讶的是,这样的快速奔跑,他们的队形居然依旧保持整齐,俨然一道道快速移动的墙壁!
贾攸眼珠子瞪得滚圆:“这……这是怎么做到的?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啊!”
话音未落,天鹅哨声拔地而起,响彻战场,四百名乌桓骑兵齐齐发出一声狂野的怒吼,放平长矛,战马全速冲刺!此时他们的队形开始散乱了,不过这所谓的散乱也是相对的,站在他们对面的话你能看到的依旧是一排排密密麻麻的骑兵,以及那一排排朝你高速逼近的长矛,密到让人绝望!
司马范骇然:“乌桓突骑,竟厉害如斯么!?”
贾攸面色发白:“这……这样的冲锋,让人如何招架,如何招架!”
北宫静则比较淡定。李睿可是将整套训练方法都写成书送给了他的,虽说全是火星文,看不懂,又寄回去由他口述,诸葛慧写,翻译成他看得懂的隶书,浪费了不少时间,但好歹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看着那单手夹着长矛风驰电掣,仿佛就算是城墙挡在前面也能一矛捅穿的乌桓骑兵,他低低的说了句:“好厉害!”
李睿嘿嘿一笑:“厉害吧?我可是费了不少心血才将他们训练到这种程度的!”
话音未落,第二团也发动了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