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第293章 贸易谈判(二)(1 / 2)
明代福建是我国重要的丝织品产地之一早在1439年朝廷便在泉州设立织染局专门为皇室生产贡品。之后在景泰年间福州知州毕亨也在当地设立了织染局根据《福州府志》的记载当时福州每年要向皇室进贡绸缎425尺所用生丝1328斤全由治下各县摊派缴纳。而到了明中后期江南丝织业逐步兴起在技术水平和产量上都大大朝过了福建这直接导致了福建官办丝织业衰退。
但官办丝织业的衰退并不意味着当地的丝织品市场就因此而畏缩恰恰相反的是明前期闽人大多用苎布制衣对丝织品消费量不大。但到了明后期丝绸类衣物反倒是成为了年轻人的服装标配。如《泰宁县志》中记载:“泰之产只苎布苎布之外一丝一絮必易于外而今富民子弟服必罗绮色必红紫长袖大带自为得意。一人倡之十人效之浮侈已极。”
类似的记载在《泉州府志》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这种衣着习惯上的改变更是十分显著。消费习惯的转变使得福建的丝绸市场不但没有因为官办丝织业的衰退而萎缩反倒是在民间大为扩张。由于福建的产量有限因此还会每年从江南进口大量的生丝和丝绸。在《八通闽志》、《兴化府志》、《安海志》当中都有福建富商从江南大量购入丝织品的记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唐甄曾撰文:“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吴南诸乡岁有百十万之益。”这个时期福建每年从江南输入的棉花和丝绸总量可称之为天文数字。
当然这些生丝和丝织品也并非完全被本地市场所消化出口也是其重要的去向之一。通过福州、泉州、漳州三个主要对外贸易港口福建的丝织品曾大量出口到日本及欧洲市场。由于倭寇问题明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禁止与日本贸易日本商人甚至不得不到东南亚市场购买中国丝绸。而精明的葡萄牙商人在广州收购丝织品经由澳门运往日本贩卖每年数量在一至三千担不等。
16世纪最后的二十多年日本所出产的银子有一半输往国外其中大部分都进入了葡萄牙人的口袋。在1599至1637年这38年间有记载的史料中葡萄牙商人自长崎运出的银两竟高达五千余万两而这些银子中的绝大多数又通过澳门这个口岸进入大明换成了丝织品和其他货物。
而欧洲方向情况则有所不同西方国家早在中世纪就从中国引进了蚕桑养殖南欧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此时都具备了较强的丝织品生产能力。但由于欧洲的生丝价格非常昂贵在欧洲市场上组织原材料来生产远不如从遥远的中国进口生丝划算因此欧洲商人的主要进口目标是作为原材料的生丝而并非成品丝织品。
关于这种情况明末史学家何乔远曾对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做过评论:“是两夷人者皆好服用中国绫缎杂缯其土不蚕惟藉中国之丝为用湖丝到彼亦自能织精好缎匹錾凿如花如鳞服之以为华好。是以中国湖丝百斤值银百两者至彼悉得价可二三百两。”
而荷兰人从福建购买生丝所获取的利润也相当可观目前福建最大的生丝外贸供货商许心素给荷兰人的生丝供货价大约在每担140两银上下不但交易限时限量而且还要先收取预付订金荷兰人仍是趋之若鹜。但这些生丝运到日本之后就至少有一倍以上的利润。而马尼拉的生丝价格每担生丝相比台湾也要高出一百两。为了获取更多的生丝西班牙人甚至不惜冒险每年穿越太平洋直接从南美殖民地运白银到东亚采购商品。
不过在这个时期福建本地的生丝产量其实并不算大而且福建蚕丝的质量不如江浙丝织业的主要原料来自浙江湖州而生产中心则主要集中在福州、泉州、漳州三个外贸港。福州以四层织品“改机锦”为特产泉州以丝织品品种丰富而著称而漳州的特点则是善于仿造国内最著名的苏绸、潞绸在漳州都能仿制甚至连由国外反向流入的天鹅绒在漳州也很快“山寨”成功可以说堪称是丝织界的“华强北”。
此时福建民营丝织业的地位虽然还不及江南吴越但也算是国内重要产区之一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引用两朝重臣郭子章的话说:“东南之机三吴、闽、越最伙取给于湖茧。”穿越集团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在打蚕桑产业及丝织品贸易的主意吴越虽好但距离稍远而福建则相对要近得多。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福建地区有许心素这个超级地头蛇可以利用起来。
执委会在半年多以前决定用出口武器来支持许心素反抗“十八芝”的时候多少也存了一些日后利用许心素在福建获取方便的心思。而随着三亚地区建设进程的推进执委会也终于开始有余力关注一些在穿越之初不具备开发条件的项目——比如需要适应本时空环境的蚕种才能进行开发的蚕桑养殖业以及相关的丝织业。
福建的蚕种、蚕丝虽然不如江浙一带但对于海南的热带季风气候而言福建的蚕种就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对穿越集团来说实用性更强。农业部的人已经给执委会表了态只要能有一两年的时间来进行育种繁殖应该就可以培育出适合海南气候的本地蚕种——当然这几乎是在理想状态之下的进度实际上的进展如何不单单要看福建方面的进度同时也要视穿越集团在海南岛上的发展状况而定因为适合养蚕的区域多在中北部目前还并不属于穿越集团的势力范围。
当然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是得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育种推广可以慢慢来反正穿越集团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出口渠道而是各种产品都严重产能不足一时半会倒是不需要指望出产丝织品来振兴经济。
董烟云的回答倒也没特别夸张许心素每年给荷兰人运生丝的时间大概就是在海汉民团去越南之前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许心素手头的生丝能卖的都卖的七七八八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想要从福建大宗进货肯定是没指望的。
董烟云不想让这三人觉得自己是在找借口推搪继续说道:“若贵方真是有意采购丝织品在下可设法代为从江浙一带采买只是需时会比较长另外价格估计也会较高……”
“董先生我们暂时不打算买生丝和丝织品我们想要的东西是福建当地的蚕种。”陶东来干脆点明了意图。
“蚕种?”董烟云愕然片刻之后才道:“你们是打算……在崖州这地方种桑养蚕?”
“我们在哪里养殖蚕桑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能不能给我们提供所需的帮助。”陶东来可没兴趣跟董烟云讨论技术细节上的问题。
“这个……倒是不难办那不知具体有些什么要求?”董烟云暗自松了一口气送蚕种可比送船匠容易多了而且也不用担心影响到自家的产业。
至于说海汉人要是真在琼州岛上养殖蚕桑出产生丝之后会不会对福建的丝织品产业造成冲击董烟云倒是一点也不担心——丝织品和生丝在福建市场上都是供不应求如果海汉人真能成事那今后福建方面反倒是能多出一个稳定的货源地又何乐而不为呢?
陶东来拿出一张纸递给了董烟云:“这是我方对蚕种的要求。”
董烟云看了看上面特别指定了几个蚕种产地并且还分别说明了要哪个生长阶段的蚕种和所需数量。另外各地的桑树也要一一对应送来树种以备挑选。除此之外海汉人还提出从福建的养蚕区聘用熟手蚕农若干熟悉丝织品制作工艺的织匠若干织机样品等等。虽然条目有些繁琐但要求也并不过分毕竟都是跟蚕桑业相关的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