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4章(2 / 2)
为了确认这些人的身份,陈一鑫还特地让军情局派人辨认,避免大明浑水摸鱼。
海汉这些年也派了不少探子到京城潜伏,任务之一当然就是辨识大明军政要人的外貌。战前已有数名探子离开京城,与海汉军大部队会合,此时就需要他们派上用场了。
但即便如此,军情局的探子也只能确认其中一部分人的身份,还有一些平时深居简出的官员难以立即确认身份,需要通过别的渠道来验证。
不过只要能辨认出其中一部分人,基本也就能证明对方的诚意了。陈一鑫当即表示,可以开展后续的谈判了。
至于早先由陈一鑫拟定的劝降文书中,要求崇祯亲自出城请降的内容,他主动表示可以取消这项条件,仍由王承恩作为谈判代表,出席后续的停战和谈活动。
其实陈一鑫自己也清楚,这项条件不切实际,对方肯定不会答应。看在大明如此配合的份上,在这种无关痛痒的细节上主动做出一点让步,也算是释放了善意。
而崇祯在京城内清洗主战派官员的消息,并未在第二天立即爆出,对外只说这些人都被召进宫面圣,商议退敌之策。
但还是有一些嗅觉灵敏的人,从蛛丝马迹中察觉到了不对劲,因为崇祯已经临时任命了一批武官,不声不响去接管了被召见的几名武将驻扎在城内外各处的部队。
军中的兵权交接只会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原本的将领已经失去了指挥权。如果只是皇帝临时召见,大可不必有这样的安排。
而参与抓捕的御林军中也有人传出消息,这些官员已经都被打入天牢,成了戴罪之身。
至于罪名嘛,传闻倒是五花八门,谗言欺君、指挥不力、勾结外敌、结党营私……总之全都是要下狱待审的重罪。
但朝廷未正式宣布,一切都只是传闻。有人想去探监,但被告知所有被拿下的官员都不允许探视,而且这是宫里直接下的旨意。
一口气抓了这么多主战派的文武官员,聪明人其实已经能猜到发生了什么状况。
这事可不是普通的朝堂政斗,而是由皇帝直接操作的一次大清洗。
主战派的突然失势,也就意味着战争可能已经打到头了,接下来应该就要跟海汉议和了。
主战派冤吗?当然冤,他们只是想为大明击败外敌,重振帝国雄风。
但现在不会有人替他们喊冤,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要拿下他们的是崇祯帝,这是皇帝的意志。想跳出来唱反调的人,大概都会跟那些消失的官员一个下场。
基于这样的形势,朝堂上也是久违地出现了非常一致的声音——停战议和,还天下太平。
主和派在沉寂许久之后,终于得到了出头的机会。数十位大臣联名进言,请崇祯立刻下达停战和谈的命令。
当然了,没有谁会不识趣地提及战败这件事,更不会使用“投降”这样的字眼。站在大明的角度,停战的原因只是为了黎民苍生,而不是因为打不过海汉。双方通过谈判来解决争端,总要好过在战场上分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