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画圈建二城(1 / 2)
商讨议定的事情需要付诸实践才有意义,所以次日一早,高务实就上疏请建阜新、丹东二城。所举理由基本与他和吴兑、梁梦龙的商议一致,另外还加入了一个“大道理”:全面实边,建设辽东,夯实根基。
这一次高务实的上疏异常顺利,皇帝对于不花钱建设两处新城兴趣十足,尤其是高务实提到阜新很适合种植玉米、可供养马,更是极对朱翊钧的胃口,很快朱批下来,让工部计算用工耗费等事。
而更有意思的则是,心学派方面对高务实的这道奏疏也没有提出什么质疑,大概他们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
说到底,还是高务实这次的计划比较周详而且不费“民力”。按照高务实的说法,去年冬天因为严重雪灾、冰灾受损的北直隶保定、河间二府灾民可以在朝廷的安排下迁徙丹东;陕西、山西受灾的二十一县灾民则迁徙阜新。
这两地灾民众多,保定、河间二府人口密集,这次雪灾受损导致房屋倒塌、居无定所的流民高达十六七万。高务实建议五十岁以下者全部迁往丹东,五十岁以上者听其本人申请(因为有些人年纪虽然大了,但可能家属、族亲等都迁徙了,他迁徙过去也有依靠)。
山西中部、陕西北部受灾的局面更复杂一些,除了冬天的冰灾雪灾之外,他们秋天的时候就先遭了一波蝗灾,因此现在局面更糟糕,受灾的二十一个县预计至少有六七十万受灾民众生活困难。
然而,这六七十万人又并非都到了完全山穷水尽的地步,具体哪些人已经完全没了活路,户部方面到现在都没能掌握实数,只能靠各地地方官的题奏来判断,预计有将近二十万一无所有的灾民。
不过,不同于北直隶二府可以集中到沧州上海船直接运去丹东。山西、陕西的灾民走海路要麻烦很多,先得往黄河边上聚集,然后由黄河顺流直下,到入海口附近再换乘海船去辽东营口登陆,再走一段水路北上,最终转陆路去阜新。
如此远的距离,如此多次的转换行进方式,这对于朝廷而言也是很大的考验。朝廷本身肯定没有如此强大、全面的运输力量,这件事免不得需要京华帮忙。
运输途中的停靠补给点则需要提前储备大量的粮食、药材乃至于布匹、油、盐等物资,这些都需要户部提前做出要求,让地方官准备。地方上如果备用不足的,户部还需要提前调配。
古代社会搞移民从来都不容易,路上死个三成那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死一半都不算多么稀奇。但高务实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他最反感的就是毫无意义的牺牲生命,因此当皇帝的批准一下来,立刻就组织人手开始准备,也给京华下达了集结令,调集能够调集的全部资源和力量,一定要尽可能避免移民死亡甚至疾病。
由于这件事是高务实的主意,京华又是他自己的产业,为了防止事后被人弹劾,高务实还一早就提出了“预算”,将京华在此次迁徙运输过程中所需的费用以及所承担的责任写得清清楚楚。
与此同时,面向全社会的“圈地招标”也拉开了帷幕。
京华方面首先公布了阜新新城的“圈地招标”规划图,该图主要是针对阜新地区(辽河河套地区)玛瑙分布山区划分,分成若干个地块进行拍卖式的竞价。京华提前买下的两座山也列居其间——高务实已经明确表示不插手玛瑙产业。
由于玛瑙与其他矿产不同,一般很难形成所谓的矿床,故而拍卖都是相当于“卖山”的操作,具体的挖原石等操作由买家自行组织,自家开采也好,外包也罢,户部通通不管。
不过,也正因为不能形成矿床,买山也有一定的赌脸风险。这时候就体现出了京华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京华持有的两座山卖出了最高价,而它们周边的山也明显偏贵。
根据高务实之前的规定,所有卖掉的“玛瑙山”有一成收入直接划给筹建中的阜新城,作为城墙等建设之用。剩余款项则由户部与工部商议之后作为里坊建设或边墙建设之用,甚至还可能充作河套边墙、阜新兵备衙门(预计)、阜新游击将军衙门(预计)等建设和用度开销。
这次拍卖竞拍的情况与高务实预计中差别不大,不止是各家勋贵都有参与,不少文官、武将兴致都很高,纷纷参与其间。
说实话,高务实对于这种一窝蜂的涌入并不看好,他预计将来最多十年,一定会有很多人退出这一行业,而他们现在买下的“玛瑙山”多半会被人买走,最终阜新也会形成几个玛瑙产业的巨头。
不过,这就更高务实没有关系了,倒是他真给梁梦龙指点了一句:买山不着急,着急的反而是尽量、尽快去搜罗那些祖传的玉匠。梁梦龙经他点拨,还真的安排家里人去张罗了。
阜新的事情暂时就只能做这些,之后的具体建设现在也没多少能够提前准备的,反正开平有京华的水泥厂,第一批次移民到了之后所需的粮食也有户部就近从辽东调集玉米来支应。
高务实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丹东城的招标工作。丹东的特点是边境贸易与港口,边境贸易这一块的招标复杂一点,这事必须与工部协调,因为招标主要是针对丹东城内的里坊地皮进行投拍,显然需要提前规划。然而工部之前毫无预案,因此显然还得等一段时间才行。
港口问题也不是很容易,原因在于丹东城城区附近并无适合作为海港的地方,那里只能当做河口港使用。海港的位置需要再往西南方向去一点,即后世丹东东港区的位置。
可是后世东港海港本质上是人工港,乃是填海生造而出的,以目前丹东的天然条件来说,这个港口则明显不如京华所拥有的其他优质天然港,尤其是港口规模受限于天然条件,基本上不太可能做大。
唯一能让高务实欣慰一点的,大概就是这个“大”的标准是按照后世的情况来看的,目前而言丹东海港建设完成之后也还凑合能用。
本来以京华的实力乃至于习惯,丹东河港、海港就算加起来也能一口吃下,不过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因素,高务实这次把丹东两港都开放外拍了。最终京华拿下了海港七成股权,河港则只拿下四成股权,成为京华在辽东唯一一处没有超过五成股权的河港。
或许是因为丹东这个位置太过偏远,即便是高务实提出来的概念,大家争购的意识也不强烈,两处港口最后只卖了三万四千两银子。
这个情况就有些出乎高务实的预料之外,他事后反思,发现除了地理位置过于偏僻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了港口的估值。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丹东以及其背靠着的一大片辽东东南之地都不是什么富庶之地,也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尤其没有龙头产业。与此同时,再加上紧邻女真、朝鲜,又被一些人视为不太安全。还有移民数量问题,现在只安排了保定、河间两府的灾民移民,名义上虽然有十万出头,但最终能抵达多少却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