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节 曾左之死(1 / 2)
历史上的曾国藩早就该死了,但他强撑了这么多年,就是心里放不下太平天国这个在他眼中最大的叛逆。
在攻入天京,成功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后,支撑曾国藩的那股心气就散了。
根据大明的情报显示,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的最后阶段,身体已经很不好了。
坚持着镇压完太平军后,曾国藩开始稳定江南秩序,清剿完太平军余孽后,曾国藩就开始遣散部队。
之所以裁撤湘军,主要是应满清朝廷的要求,根据情报,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后,满清朝廷爆发过一场有关湘淮军团的争论,激进派认为应该趁势进兵,借镇压太平军之势,一举南下荡平伪明,统一全图。
可当时曾国藩和李鸿章同时驳斥了这种论调,认为湘军和淮军目前还无法跟明军分庭抗礼,要朝廷不要轻言战事,当以和为上。
当时湘淮集团拥兵近四十万,如果他们能够南下跟明军争雄,满清权贵们自然无话可说,可如果他们不能南下,满清权贵们反倒要担心这两只不受他们控制的军事力量了,也就是说,既然不能用,那就不能留。
所以很快满清权贵们达成一致,以节约兵饷为由,要求曾国藩和李鸿章裁军,但因为有大明这个心腹之患,他们不敢让这两只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全部解散,而是让他们各自保留十万人,一来实力相当,能够继续相互制衡,二来还能有效的保护长江地带,防备明军打过长江。
曾国藩已经越来越压制不住湘军内部势力了,以前因为要对付太平军,曾国藩还能容忍部队军纪坏一些,偶尔的劫掠行动也是默许的,可是现在太平军已经平定,士兵依然习惯四处劫掠,这就不是曾国藩能容忍的。
所以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就一直在逐步裁军。裁军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在中国历来有兵匪一家的说法,不但是行为上像,都热衷于欺压老百姓,最重要的是,兵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比如大规模裁军的时候,几乎历朝历代都出现兵转为匪的情况,大批士兵不是返乡,而是落草为寇。
历史上攻占天京之后,曾国藩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解散了湘军,虽说也有相当多士兵流落当地占山为王的情况,可毕竟只是小部分。之所以如此容易,主要就是湘军士兵打下天京之后,从军官到士兵都发了一笔横财。当时从天京运往湖南的船队,半年后才消失,这些成百上千的船只,装的可都是湘军士兵从各个王府甚至老百姓家里劫掠的财物。
后来湖南文人记载,太平天国之乱后,湘军从军官到士兵,都拿着银子在整个湖南大肆买地建豪宅,最豪的就是曾国荃给曾家打造的豪宅,据说可以跟王府媲美。
历史上的曾国藩可以用太平天国十余年搜刮的财富喂饱二十万湘军,可这一次吗,由于大明介入,救走了上百万天京百姓和太平军余部,各个王爷们的财产也都转移到了大明,所以曾国藩得到的天京,是一座空城。他没有钱财喂饱自己兵将,那就只能给军官许以高官厚禄,给士兵慢慢发放遣散费让他们回家,因此裁军过程极为缓慢,一做就是三年。
裁军第一个裁的,就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曾国藩说服他上书辞职。有曾国荃带头,才好说服其他军官放弃兵权,换成从朝廷哪里要来的各种官职,分散到各地去安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