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三件事(1 / 2)
时间很快过去了一个月。
随着十五名各级官员的到位,整个都督府已经完整的运转起来。
李勋身为武州都督,事情说多也多,说不多也不多,总体上来讲,就两个方面,对内,保民固防,对外,御敌保疆。
大晋的军权分为两部分,统军与调军。
拥有统军权却没有调军权,你只能是统领军队,对军队进行训练等日常事务,为用于调军权的长官调用,无自主调用军队的权利。
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保证了权利的分离,分割了将领的权利,防止了拥兵自重的可能
一般来说,军队都在各自的驻地训练、驻守,遇有战事,皇帝下旨给兵部让其调兵,然后以正式文书的方式传达给某位将领统兵,同时发给虎符印信。
战事结束,将领缴印归朝,军队则各回驻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就是统军权和调军权分离的结果。
这种制度很好,也非常有效,但是随着大晋国势的衰落,以及几场大规模民乱的爆发,为了更好更快的镇压叛乱,朝廷不得不把权利下放,给地方将领足够的自便之权,也正是借着剿灭叛乱这个机会,许多将领,大肆扩充兵备,任人唯亲,更是长年掌军一处,对军队有了绝对的控制权,以至到了最后,形成尾大不掉,拥兵自重,与朝廷进行对抗的局面。
赵智继位之后,对军制有了一定的调整,对地方军事主将的职称与权利进行了一些调整与细分,同样是主管一州军事的主将,防御使的权利就远不如都督,防御使虽有统军权,却没有自便权,只能按照朝廷的指令,固守一方,不能做出任何超越自身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广元十五年的白巾军叛乱,晋阳城被围,河东道有六个防御使,三万多军队,在旁眼睁睁看着,也不敢出兵救援,因为在没有朝廷的命令下达之前,他们不敢,也不没有权利调遣军队。
都督与节度使又有不同,两者都是有着自便之权,相比较于后者,都督更加专政与军事,就算兼任地方监察使,一般也是不能随便插手地方政务。
都督有统军权,也有调军权,但调军权受到一定的限制,那就是在外敌的军队没有集结,或是进攻侵犯的意图非常明显之前,都督是没有权利调遣集结军队,率先进行进攻打击的。
节度使的权利在所有将领之中,是最自由,也是最大的,他有先斩后奏,便宜行事之权,也就是可以自行制定军事计划,先行实施,然后上报朝廷即可,如果受到朝廷的信任,兼任一州乃至数州的监察使一职,握有监察地方官吏的大权,同时又兼任屯田、水陆转运等有经济权的使职,这样的节度使,就集地方军、政、财权于一身,几乎是有了绝对的权利。
但赵智当皇帝的这些年,对武将的管制非常严格,除了李忠在安北做节度使的时候,集所有大权于一身之外,就连另外一个很受赵智信任的洪安郡王赵柏安,也只是兼任了江南道的监察使一职,对于地方上的政务,没有太大的影响力。李勋最近主要做了三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