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章 十万木耳(1 / 2)
挂了电话,端坐在自己家的沙发上,丁木静静地琢磨着第一篇稿的事情。不知不觉中,丁木的做事风格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做一件事之前,会先从优势,劣势,风险,机遇等各四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来预判一下这件事情的利弊,以及成败概率。
这种方法叫作SWAT分析,一般是企业用于寻找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不过丁木却不是从什么管理学的课程中学来的,而是从千门典籍之中的一些法门化用而来的。老千做局,也要实现进行非常充分的调查,和非常复杂的研判,不逊于现代方案策划。
这篇稿子的内容当然要发表粒子建筑学的内容。如果用现有的科学体系选择一下分类,这东西可以说是微观物理学的分支,用途则是材料学方向的。
只是,如果利用建筑学的一些语言表达出来,这对丁木就非常有用了。一方面有利于对新型材料进行开发,另外一方面,可以从一个人类目前从来没有涉猎过的角度去研发新材料。其中不可言说的奥妙非常多。
不过,丁木准备把这非常前沿的研究,或者说根本不在科学体系里面的学科用通俗易懂的漫画表现出来。这种形式,虽然并不一定那么正式,可却不容易遭到其他人的模仿,而且因为一开始就是通俗化的,自己完全可以积累一批原始的粉丝。
至于学术界的那群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键盘侠,丁木早就想好了,暂时不理,之后用成绩说话,用发明成果说话。
就当丁木把这件事情想通,想透了,传播的手段也想的差不多了,门铃就响了,丁木开门一看,正是快递。
要说,现在的物流可真是了不起,丁木纵然掌握着很多黑科技,也不禁佩服。大华的物流之类互联网生态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非常棒了,尤其是在京城,丁木刚才下的单,才过了不到两个小时,快递员就把包裹送到了丁木的家里。
签收了之后。拆开包装,可不正是刚才下单买的数绘板。丁木就按照说明,把这个新玩意儿安装在了自己的电脑上。
这个智能硬件的上手也很容易,只需要打开配套的画图软件,就可以用配套的电子笔,来描绘写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了,现在可以做的事儿就多了。
丁木拿起电子绘图笔,慢慢找着绘画的感觉。先给自己的公众号,画一个漫画头像。丁木打算就用自己的自画像,这个角色就叫丁教授好了,英文名字Prof.Ding。
再给自己的漫画里找一个女配角,就用二姐为原型,虚拟出一个人物好了,这个角色就叫理工妹。丁木故意夸张和丑化了一下她丁凝,设计了一个造型。
漫画这东西,丁木看过,但是看的不多,自己画还真是第一次,不过只要能讲故事,就能设计人物。有人物,解释起来枯燥的东西就好玩多了。
大致定下了原画和脚本。丁木就开始一步一步的把粒子建筑学,这个玄而又玄的深奥学问解析出来,化成一个脚本。把自己的这个理论,用令公众信服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许,利用这个学者平台,自己也能占据舆论高地。
丁木是彻底把成为学术平台代言人的事给跑歪了。他才不管自己做的别人能否效仿,他是这么想的,只要吸引了足够的粉丝,无论是写文章,还是画漫画都无所谓,有粉丝,底气就足,腰杆就硬,说话的声量就大。
这事还真是挺复杂的,以丁木超快的手速,这一画就是整整五个小时。晚饭都没吃,不知不觉,天就黑了,不过,丁木的稿子,已经编辑的很完美了,无论是焦点图,还是第一张首图,还是吸引别人关注的二维码。在经过丁木的精心设计之后,可以说是精品了。形式上绝对能代表现在新媒体编辑能够做到的最高水平。
《粒子建筑学:丁木首创的微观物理学》
就定这个标题了,但愿自己的这篇稿子能一炮打响。
一看表,已经是晚上8点,丁木感觉有些饿。不过,少吃一口也没事,饿也得把稿子发来。又花了半分钟,丁木就把这篇稿子推送出来,然后,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再然后,丁木就打算等回复了。
下楼,找了个小咖啡店,买了一套简餐,丁木呼噜呼噜吃着,心中像猫抓一样。自己在学者平台的处女作究竟有多么大的反响呢,看到我新文章的人,会不会关注我呢。按理说,自己的朋友应该能关注吧。反复点亮了几次手机,丁木看到自己分享的文章下面,只有几个铁杆点赞,并没有什么回复,不由忖度起来:“这什么意思,为什么只点赞不评论啊。”
丁木发现,千门典籍里面的一句话说的很对。“不确定的失去让人恐惧,不确定的得到让人兴奋。”这种患得患失的感觉是最折磨人的,就连自己也无法幸免。毕竟,自己也不是云流那种遇事波澜不惊,淡然处之的高僧。
意识到了这点,真人美化系统提示:
任务:求关注!
24小时内,凭借《粒子建筑学:丁木首创的微观物理学》,学者丁木公众号达到10万人关注,获得完美币10万点。
“我去,10万点。”丁木看到这个提示,顿时像打了鸡血一样,饭都吃不下去了。一定程度上,获取的完美币就决定着这件事在自己潜意识里面的欲望强度。
丁木赶紧捧起手机,看了看有关的数据,心一下就凉了。点击率只有500啊,也太寒酸了。丁木也意识到了一件事情,自己的公众平台粉丝基数为0,而且,自己几乎从来不更新微博什么的。只有朋友圈里的一点点粉丝,这个点击转化率已经非常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