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自我防碍——畏首畏尾只因保护自己(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社交心理学 !
影响社交关系的另一个因素即是自我妨碍。
有时个体为了自尊,常常会使用一些策略,从而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其中自我防碍策略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心理学家琼斯与伯格拉斯在1978年第一次提出了“自我妨碍”这个概念,他们认为自我妨碍是个体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不佳表现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采取一系列行为和措施,将失败的原因外化的现象。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药丸和智力测验”的实验,证明了自我妨碍的存在。实验者让美国杜克大学的学生回答一些智力难题,然后在一定的时间告诉被试:“这是你目前为止的最高分!”之后,给被试呈现两种药丸,被试必须服用其中的一种才能继续下面的题目。告知被试,一种药丸有助于人的智力的提升,另一种则会对智力活动造成一定的干扰。实验结果是,多数学生会挑选第二种,以便为不久可能出现的糟糕成绩提供借口。
心理学家莱瑞和谢帕德从个体能否对行为进行控制这个角度将自我妨碍行为分为行动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两种。
行动式自我妨碍是个体为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归因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个体所能控制的对成功不利的行为策略,如学生在考试之前喝酒、吃药、减少努力以及设立过高的成就目标。
自陈式自我妨碍是个体在从事任务之前,为将来可能的失败寻找一系列不可控制的借口,一些可能会影响自己发挥水平的因素,如个体声称的测验焦虑、创伤性的生活事件和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