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9.第889章 889 话题巅峰(2 / 2)
好莱坞电影行业另外一本权威杂志“综艺”虽然没有给出一百分,但还是给出了九十分的高分,“这是一个最为美妙的情况:第一次导演的简-德-邦特碰到了优秀的演员将一个出色的创意完美地执行到位,呈现出一部精彩绝伦的成品!”
一直与雨果不对付的“滚石”——事实上他们除了“辛德勒的名单”之外,就没有给雨果过好脸色,从电影到乐队,都是如此,但这一次破天荒地给出了八十八分,继“辛德勒的名单”之后连续两次为雨果点赞,着实是让人跌破眼镜。
“如果你想要寻找一部完美的动作电影,试试‘生死时速’吧,这是一部悬念、刺激和乐趣参杂的混合物,让人体验一次难忘的失控过山车之旅!”
而来自英国的“帝国”杂志则如此评价到,“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电影能够像‘生死时速’那样,利用如此凌厉而快速的剪辑将电影呈现出来,并且将那种刺激感保持长达两个小时!”八十分的评价也依旧可以看出他们的赞赏。
当然,爆米花动作电影想要获得万众一致的好评这就是不可能的事,“纽约邮报”在面临票房赌局的情况下,自然不可能对电影大加赞赏,“这就好像将拉夫-卡拉门登(Ralph。Kramden)幻想生活之中最糟糕的一天经过包装、打磨、美化之后搬上大屏幕,变成了主角们最美好的一天。”
拉夫-卡拉门登是来自于1955年到1956年播出的剧集“蜜月期(The。Honeymooners)”里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纽约的巴士司机,整天喜欢做白日梦,因此而闹出了不少笑话。
显然,“纽约邮报”用这种方式讽刺“生死时速”里将巴士作为故事载体的烂俗、无聊把戏,他们对这部电影根本就不感冒。而仅仅只有四十五分的评价更是可以清楚地看到科林-迈勒对这一次赌局的看重了。
而“今日美国”似乎也对此表示认同,“在这种类型的电影里,时间就是一切,而所有第一次见面的人似乎都能够抛弃权利、阶级、偏见合作到一起,着实有趣。”这种反讽的语气搭配他们六十分的评价,就不难看出他们对这部电影的态度了。
“今日美国”看来对雨果充满了无限的怨气,从“闻香识女人”开始一直到“辛德勒的名单”,几乎就没有给雨果好脸色过,这一次也不例外。不过,他们还是给出了六十分,只好迈过了及格线门槛,看来还没有糟糕到谷底。
即使如此,“生死时速”的整体评价还是以好评居多,而且八十分以上的高分随处可见,“卷轴浏览”认为,“简-德-邦特将一个可能无聊俗套的故事变得惊险刺激、精彩连连”;而“电视导视”则评论说,“德-邦特的导演处女作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他完成了一部绝对扣人心弦的动作电影”。
两家媒体都纷纷给出了八十八分的评价。
一共十九家媒体送上了评论,最终将“生死时速”的媒体综评定格在了八十一分,这对于一部动作电影来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完美答卷,如果做一个横向比较就知道了,“终结者2”当年的媒体综评仅仅只有六十八分,而显然,“生死时速”整整高了一个水平档次。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动作电影一样是可以赢得影评人们喜爱的,正如“洛杉矶时报”所说,动作电影不仅仅是专门拍给男性观众看的,同时应该是给所有观众看的,简单粗暴的流水线产品只会让动作电影市场逐渐失去活力,只有出现更多像“生死时速”这样的作品,动作电影才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毫无疑问,“生死时速”就是一个绝佳范本,它在首映式上赢得了观众的喜爱,随后又赢得了影评人们的一致赞誉,这让人们意识到,爆米花商业电影也可以是口碑与票房齐头并进,而且这样的作品具有更加广泛的观众市场!从首映周末结束之后的影院评分来看,“A”的打分也证明了首映式的欢呼并不仅仅是偶然,这部电影在全面公映之后,依旧经受住了观众的考验。
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生死时速”的票房表现上,这部作品俨然已经成为了六月第一周的话题热点,甚至成为了1994年暑期档以来的话题巅峰,那么在票房上又是否能够爆发出与之匹配的惊人数据呢?
“纽约邮报”和“生死时速”的赌局就要揭晓第一周的初步数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