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大米换番米(2 / 2)
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早就得到了锦衣卫密报,爱答不理的跟他们客套了几句后,告诉他们这盐不用去长芦运司设于大直沽的批验所检验直接运走就行,便让亲兵带着他们去装运早就准备好的盐。
谁知关山月带来的五十多辆马车全被田尔耕的亲兵指挥着转满了成袋的盐,急的关山月直跺脚,这哪是来运粮,这纯粹是替王坤跑腿。
关山月虽然一脸的不愿意,可他那个百户只算是锦衣卫的外围人员,这群处在锦衣卫权力核心的人那会买他的帐管他死活。
那亲兵带着关山月装完盐,嘴里叼着一个牙签,一步三摇的领着他到了海河边一个圆滚滚的粮囤边,“关驿丞,别说咱爷们办事不地道,这粮囤里的粮食可是今年的新米,至于怎么运回去,您还是自己想办法吧。我衙门里还有事儿,告辞了!”这亲兵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最后,还是关山月的冤家秦小蛮爱屋及乌看不下去慷慨解囊,去当铺以极低的价格当掉了自己的首饰当然也包括送给赵瑞雪的那些,利用她的关系买了五十头官牛和马车,才解决了运输的问题。
看着秦小蛮身后那变戏法一般横空出现的五十两牛车,激动的关山月上前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从没跟男人拥抱过的秦小蛮趁机抹了一把关山月结实的胸肌,心中一阵异样的感觉升起。不过最让她高新的就是赵瑞雪看她的眼神也不那么排斥了,甚至还主动过来笑着跟她打招呼道谢。
关山月所在的地方时天津卫粮囤集中区,就在他装粮食的时候一个愁眉苦脸的粮商突然坐在他的粮囤前嚎啕大哭。问了半天才知道,这个倒霉的粮商第一次做生意,用全部的家当运了几船叫番麦的东西过来,本想着待价而沽,谁知沿着京杭大运河问下来,压根就没有人认这东西。即使有几个散户买个一两石,也是回家喂牲口。
关山月好奇这番麦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他的再三追问下,那商人一脸无奈打开了粮仓。
“我去,原来这就是番麦!”关山月看着满仓满囤金灿灿的玉米发出一声惊呼,“兄弟,请问现在新米的价格如何?”
那商人本就烦着呢,被关山月这么没头没脑的一问,没好气的说道:“新米二两银子一石。”
关山月冲着那些盛放玉米的粮囤瞟了一眼,他估摸着至少有8万多斤,心里顿时便打起而来这堆粮食的注意,“兄弟,我也是看你是个可怜人,家里一家老小也得吃饭不是。既然你的番米没人要,兄弟我发发善心,我这粮囤里足有300石新米,咱俩换换怎么样?”
那粮商瞪大着双眼以为关山月的脑子坏掉了,不过有人接盘,他管不了那么多,忙不迭的点头便同意了。二人当即便办理而来交割文书,签字画押永不反悔。
除了赵瑞雪一贯的支持关山月,驿卒和秦小蛮开始都是极力反对他的决定。
一脸无奈的关山月只得把这群驿卒和黄小蛮聚集到一起,见苦口婆心的劝说了一番不起作用,只得临场编了一个瞎话,神神秘秘的说道:“昨夜老天爷给我托梦了,说明年还要继续干旱下去,他老人家看咱榆林堡百姓都是良善之辈,让我多准备些粮食,省的到时候连树皮都没得吃。我本来不想告诉你们的,这都是泄露天机,你们可千万不要四处传说,要不对我没好处,对你们也是折损阳寿。”
假名与鬼神这招顿时便起效了,古人对鬼神之类的还是很敬畏的,这群人顿时便闭上了嘴,一脸若有所悟的往牛车上装起了玉米来。
一辆牛车能拉两千多斤,现在关山月有五十两牛车,拉这八万斤玉米绰绰有余。有了这八万斤玉米,他的心里便有了底了,这些粮食足够榆林堡的守军吃两年的。
关山月一路风尘仆仆的回到榆林堡的时候,遥遥的便看见驿馆里旌旗招展,几十名金盔金甲威风凛凛的武士肃穆的握着手中的仪仗分列两旁,那崭新的黄龙旗迎风飘扬,随着风声的鼓动发出阵阵猎猎声。
一群身穿飞鱼服的锦衣校尉手簇拥在一个中年男子的两旁,那中年男子手里正攥着一个黄绫的绸缎,一脸肃穆的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王坤这个老匹夫估计是算准日子来收盐的,正垂首和曹县令毕恭毕敬的站在椅子后边。再往后便是
秦小蛮骑在熊猫之上用手搭了个凉棚,她皱着眉头一看武士中间坐着的那人跟当日给她姑姑秦良玉传旨的太监穿的衣服差不多,“哇,看那一本正经坐在椅子上一根儿胡子也没长的老家伙的穿着打扮,一准是个宫中来的传旨的太监!关驿丞,看样子他们好像是冲你来的哩,不过就是不知道是福是祸。”
最近遇到的古怪事儿实在是太多,先是稀里糊涂的跟鞑靼兵打了一场,又莫名其妙的成了锦衣卫百户,关山月的心里越来越没底。
关山月本来这几天右眼乱跳心里直犯嘀咕,再听秦小蛮这么一说心里顿时七上八下了起来,立马便挥手让车队停了下来,一脸征询的冲着见多识广的秦小蛮问道:“秦姑娘,该不是我替王坤运送私盐的事情败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