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呼延傲波(2 / 2)
不过平心而论,呼延傲波对于徐君然的第一印象是比较不错的,起码这个年轻人从一开始遇到自己,到如今进门之后的应对,都表现的十分的镇定,对答如流不说,没有一点紧张。丝毫不像一般的普通干部,见到自己这个副部级的高官马上就手足无措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最起码这份镇定养气的功夫,徐君然就让呼延傲波高看他一眼。
而且,呼延傲波从始至终都一直看着徐君然,而徐君然的目光也没有丝毫的回避,就那么直视着这位省委常委。
从这一件事上来看,呼延傲波觉得徐君然这个年轻人是一个有胆识的人,或者说,这个年轻的干部属于那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因为只有内心坦荡荡的人才敢于跟人对视,要知道身为省政法委书记,掌管公安政法战线的呼延傲波,整个江南省敢于跟他正面对视而没有丝毫畏惧感觉的人,屈指可数。如今,还要加上一个徐君然。
他倒是不了解徐君然,徐君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自己又没做什么坏事,根本没必要在呼延傲波的面前示弱。要知道虽然他是省委常委,是领导,可是尊敬归尊敬,徐君然并不打算让人觉得,自己今天是来跑官要官的。
人只有在无欲无求的时候,才会心无旁骛,古井不波。
“多谢你还想着我,能来看看我这个老头子。”呼延傲波对徐君然开口笑道。
徐君然连忙挺直了身子,露出一个谦虚的笑容道:“呼延书记客气了,曹大哥和金丽嫂子都让我早点来拜望您,上次在武德县因为事情太多,也没顾得上去看您,是我的不是。”
呼延傲波点点头,不管怎么说,自己和徐君然之前的联系几乎就是没有,他现在的这个应对是很正常的。
“不知道你们武德县的工作最近怎么样?我听说这次武德县委的变化不小。”呼延傲波沉思了几秒钟,开口缓缓问道。
徐君然慢慢的把最近武德县的情况变化向呼延傲波介绍了一番,最后说的:“杨维天书记十分支持我们公社的工作,这次就是他力主同意我们公社搞文具厂的。”
呼延傲波听完,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心里面却已经明白,这个杨维天恐怕就是徐君然如今的合作者了。因为刚刚徐君然跟自己的汇报当中,绝口不谈县长秦国同,介绍李家镇公社的发展情况之时,也丝毫没有为县政府表功的意思,反倒是大力的称赞县委书记杨维天对他们公社的支持。看来,这个小年轻,跟县长的关系可不怎么样啊。
看了一眼徐君然,呼延傲波指了指自己桌子是的一本书笑着道:“喜欢看这个么?”
徐君然愣住,低头看了一下,却发现桌子上摆了一本二十四史。
之前徐君然就听金丽说起过,呼延傲波喜欢读史书,愿意点评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看来今天出门之前,他就是在看这本书了。
不过既然呼延傲波问自己了,徐君然当然不能说不喜欢看,微微点头道:“大学的时候看了一点。”
呼延傲波点点头:“对明史这一段,你怎么看?”
徐君然一愣,却没想到呼延傲波竟然让自己评价明史,不过人家是领导,自己也只能遵命了。
但徐君然也明白,呼延傲波这是在考校自己,他想了想,还是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说,毕竟不管怎么说,呼延傲波既然要自己谈谈对明史的看法,那不管自己说好还是说坏,他都会当做一种评价,然后参照他自己的理解去看待这个事情。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徐君然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我觉得,明史并没有外界所说的那么完美。”
“噢?”呼延傲波一愣,似乎对于徐君然这个新奇的观点有些意外,眯着眼睛道:“你说说看。”
徐君然沉声道:“《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但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却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评。清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31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这些都是正面的评价,可问题是,明史是由清朝人编纂的,这就好像让胜利者书写史书一样,很多东西,由胜利者书写的话,是不会写的。”
呼延傲波眼中闪过一抹寒芒,看向徐君然的目光微微有些不同起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