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22章 好消息(1 / 2)
何清青满脸雾水。
她委实不知道何明抓了鸡,拿了青菜出去是去做什么。
不过,看何明这样子,好像事情跟她有关。
她立刻就想到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只是,这名额前不久就定下了,再也更改的可能。
再者,何明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哪里有本事去弄工农兵大学的名额?
可是,除了这个工农兵大学的名额之外,其他的,何清青想不出来。
幸好何明也舍不得何清青多想,立刻就将结果给说出来了。
“通电。”何明笑容满面地说,因为太过于开心,他的眼睛笑得都挤成一条缝,“我今天去了一趟公社,找了你十一叔,拉电线到我们家。”
他们大队还没有通电。
准确来说,公社里十几个大队,只有几个大队通电。
他们大队穷,想要通电的社员也没有几户,所以一直到现在还没有通电。
他看清青每天晚上就着煤油灯练习厨艺都很晚,没有电灯很不方便,所以就起了这个念头。
只是,要通电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得上面审批,派人修电线杆,再拉线。
等公社那边安排,也不知道要轮到猴年马月,所以他只能去找人。
幸好十一叔愿意帮忙。
想到这里,何明脸上的笑容更甚,说:“清青,等过些日子通电了,你就可以开电灯切菜了。”
“不用担心切到手。”
他这个做亲生父亲的,没有什么本事,也找不到会煮饭的师父来教清青,他也只能想尽办法替清青办点事。
何清青浑身一震,她想不到何明出去竟然是为她事奔波,更没有想到,为了让她更好的学习厨艺,何明竟然想办法让大队通电。
且不说大队通电困难,就说这以后的电费开支,也是好大一笔钱。
何清青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的一片心意。
“谢谢你,爸爸。”何清青红着眼眶道谢,那个称呼,在满怀感恩之心下,脱口而出。
“谢谢你,妈妈。”
叫了出来,这才发现,叫这两个称呼其实并不难。
何明和邱萍转过头,擦了一下眼角,这才大声应了。
何清青看他们这样,很是感慨,就是一声称呼,这对夫妻都高兴得不行。
搬回来这些日子以来,这对夫妻包括何国栋对她那么好,她又不是那种不识好歹的人,所以就接受了。
想到这里,何清青暗暗地说:“原主,要是你有意识的话,安心投胎转世吧,我会对你家人好的。”
她这般说完之后,只感觉自己的身体一轻,像是有什么东西从自己的身体里脱离出去。
等何清青回神,她发现她控制这具身体更加自如了,以往有些艰涩,现下什么也没有。
她在心底轻轻地叹了一声。
自从何清青喊了何明和邱萍爸妈之后,她日子过得更好了,等何国栋拿着黎询买的食材回来,何清青自我感觉自己的腰都粗了几分。
她连夜弄好,也幸亏黎询买的食材少一些,要不然弄不好会耽误明天的工作。
第二天是插田。
插田不是想象中那么轻松,得先把秧苗□□,而后将秧苗挑到田里,再将秧苗插到田里。
这其中,最困难不是拔秧苗,也不是弯腰插秧苗。
最困难的是得拉线插秧苗。
何清青第一次觉得插田竟然会那么奇葩。
先将线拉上,把线在田里固定,而后沿着线插秧苗,力图每一行都那么整齐,并且间隔的距离还要一致。
这也太严苛了。
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奇葩方法,何清青直想骂娘。
间隔为什么非要一致,近一点远一点又怎么样?
难道还会影响生长?
现代那些抛秧的呢?抛得乱七八糟,无规则,还不是一样能活?
而且,每插一行,都得拉线,这严重拖低了工作效率。
何清青本来是想反映,但是邱萍说没有用,这么多年的习惯沿袭下来了,不会改的。
改的话,怕社员想多种一些粮食,将秧苗插得密,到时收成不好。插得远的话,收成也少。
但是差一点点是没事的。之前也有社员提到过这事,但是没有什么用。
何清青一想也是,没有现代那种抛秧的塑料膜,提出来,只会让社员将秧苗插得乱七八糟,那还不如现在的好。
这样做,至少有一定的间隔,相互之外不会妨碍彼此的成长。就是太累了。
发明这种插秧方法的人,肯定有强迫症,何清青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