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山中年岁(1 / 2)
南山书院。
雀鸣叽喳,好几只麻雀从深山里的树梢飞到董念院子前的竹篱笆上停下来,用喙角理了理自己干净的羽毛,随后对同伴叽喳一番,又一同飞到更远的地方。
董念刚醒便听到了鸟叫声,叽叽喳喳得让她赖床不得,只好顶着两个黑眼圈磨磨蹭蹭的起来。
伤好后小两就走了,就只能她自己来做早饭,真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过董念自认她也没怎么奢吧。
摇摇头,董念挽起头发,在院子里生了个懒腰,清晨尚有薄雾,山谷之中除了几声鸟雀鸣叫的回音,再无别的声音。董念轻轻深呼吸,仿佛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年岁。
院子里和孟锦书一起中的小菜换了季便不能再种了,于是董念便试着种起了小葱,没想到小葱长的极好,她扯了一把院子中长得老高的小葱,进了厨房清洗干净后沥干。
如今这南山书院已经不招生了,韦南山整日在山里不是围着书院各处走,就是窝在书阁中,搞得跟着他的人一起折腾。
不仅如此,韦南山在今年的湖畔诗会上,终于出题考到了后生们,弄得好几个都下水成了落汤鸡,董念思及此忍俊不禁,果真是老了老了爱折腾人了。
韦南山的身子也越发得佝偻,让董念几乎怀疑好几年前看到的假装仙风道骨的韦南山是个假象了。
往砂锅里下了削了皮的南瓜和几捧新米,烧着几根柴火,盖上锅盖,让时间成就一锅美味。
董念揭开灶台上一块拱着的布,是一块白白胖胖的大团子,董念戳了戳,查看面团的醒发状况,内里呈现了蜂窝状,看样子醒发得不错。
紧接着,她将沥干的小葱切成小碎粒,升起小火,把花椒香料放下去小火煎制,这都怪她昨天偷了懒。锅内微微冒烟后,董念看准时机将炒的干脆的香料铲起来,放在案板上用纱布盖着,从外面捡了块石头来快速敲打,最终使各种香料变成粉末融合在一起。
香料粉和小葱末搅拌,加入磨细了的盐,再勾了一小勺白糖,此时的配料已经香气诱人了。
董念又马不停蹄的往锅里倒油,烧热油倒入葱末之中,在油温的作用下,激发了香葱的味道,混着各种调味料,飘香四溢,额角都忙出了汗,董念那手帕擦了擦,撒了些面粉在案板上,把面团擀开,形成一个大薄饼,再用小勺将葱油均匀得铺到面皮上。
待油温稍冷后,将大面饼从边缘卷起,形成卷装长条,油放得有点多的董念,此时正手忙脚乱得继续往案板上撒着面粉。
将这一长条切成大小相同的小短条,捏紧两端,从侧面将其压扁,最后用擀面杖轻柔得擀开,一张葱油饼便大功告成。
最后只需下锅少量油煎就好。
董念一个人既要看着火候又要翻着锅里,小心翼翼得烙着葱油饼,随着铁锅导热,生面饼发出滋滋滋的声响,阳光驱散了薄雾,跃进小小的厨房之中,鲜活的早晨便从这里开始了。
“哎呀,差点儿忘了南瓜粥了!”董念连忙拿帕子隔着拿起锅盖看,南瓜粥已经稍稍有点浓稠了,不过也正好,这样一锅南瓜粥想必甘甜软糯。
她将砂锅端到一旁等它慢慢冷却,又将已经煎的金黄酥脆的葱油饼盛进盘子之中。
早餐已经做好,她自己吃了一些,剩下很多装在饭盒中,提到韦南山那里去。
要知道韦南山那里,除了他还有其他两三个照顾他的人,有时是两个寡言的大汉,有时是小两和其他人,看样子似乎是轮着来的。
而董念自从上次亲眼见到韦南山身边的一个大汉脚踩竹腰,两三步腾空踏起,并且成功捉住刚刚飞过的两只肥鸽时,董念就觉得韦南山肯定不是普通人。
今天在韦南山处的是她眼熟了的两个大汉,董念问起韦南山这两人如何称呼时,韦南山神情却似乎有些抗拒,反而是两个看起来就沉默寡言的大汉子自己开口,“叫我韦一,他叫韦二。”
董念笑哭,韦一唯一,她可不想喊出口,“一兄,二兄早啊。”
她笑眯眯得跟守在门口跟门神似的两个人打招呼,“今日我做了葱油饼和南瓜粥,一起进来吃吧。”
董念在山中的住处都是韦南山提供的,如今孟锦书进了京城,而这收留之恩,教导之情,董念就想着用一日三餐来慢慢偿还。
以往韦南山和他的人同席而坐,总是让董念这个外人看来,他们之间仿佛曾经极为亲密,而今因为种种事情变得疏离,董念今日站在旁边看,这三个人的气氛却与以往有些许不同。
韦南山吃得极慢,一兄二兄更慢,跟座石雕似的了。
“咳咳。待会儿这些冷了可就不好吃了啊。”
韦南山清了清嗓子,“丫头说得对,年轻人吃得跟个鹌鹑似的像什么话,吃快点那。”
此话像是打开了一兄二兄什么开关似的,仰头几口就开始喝粥,手头还不忘拿一个饼,狼吞虎咽起来,昨晚休息了一夜,今晨才和兄弟交了班,早饭都还没吃,此时葱香四溢的饼摆在面前,傻子才想吃得慢。
韦南山被岁月染白了的眉须跟着他的情绪挑了挑。“唉——”兴趣缺缺得放下了碗筷。
一兄二兄又仿佛是被关上了开关,不敢再动筷子,动作渐渐慢下来,最后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动。
这三人今天搞啥呢???董念走过:“不吃了?”
“那我收下去了?”“嚓”二兄动了一下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