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1 / 2)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四代三家
吃过饭,石薇带着观儿去沐浴,张麒进来,送来了一套衣服,除了内衣,还包括一件粉青薄呢子背刺石榴花儿的直襟背屯,两下摆开紋绣着牡丹花;一条青缎裙桐女裙儿;一条暗竹纹华闪锦披风;另外还有一套小巧的白玉头面。
苏油拍了拍脑门:“这家里还就得靠绿箬置办这些,这可真是救了命了!”
张麒笑道:“这是绿箬用自己的一些旧衣临时改的,她现在也穿不了这么鲜的衣服,放着也可惜了。”
苏油也笑:“还得手艺好,这么快就能改出来。”
张麒说道:“用缝纫机还能不快?绿箬说了,先穿着,改日再给观儿重新置办几套纯女红的。”
等到石薇带着洗得脸蛋红扑扑的观儿出来,换上了这一身,不由得称赞道:“好漂亮的小女孩,婶婶家里就俩男娃,淘气得不行,还是女娃漂亮乖巧讨人喜欢。”
苏油点头:“的确不错,走吧观儿,大叔带你去一个地方。”
石薇疑惑道:“这么晚了还去哪里?”
苏油说道:“我带观儿去一趟可贞堂。”
扁罐和王彦弼也从书房里跑了出来:“我们也去!”
苏油想了一下:“走吧,那就一起去,顺便看看你们那些位大哥哥。”
可贞堂里边还拘着一大群呢,现在的可贞堂,已经具备了非常大的规模,加上外围的相关产业,这里形成了一个文化社区。
当时小妹将可贞堂买在郊区,就是贪图地价便宜,地方大,可如今这里却成了大宋的顶级地块。
好在苏陈两家当年就预先夹出了河湾一带两百多亩地,本来被小妹打造成大花园,结果书越来越多,苏油干脆将这片河湾全部买了下来,临河一面修了一个码头,用水泥柱起了一排吊脚柱子,柱子上铺了预制板,修出了一溜吊脚楼,将两百多亩地全部包在了里边。
中间大花园里,一栋楼接一栋楼的造起来,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学院式建筑群。
这里是大宋藏书最丰富的地方,哪怕天子密阁都不能比。
密阁的书籍珍贵是珍贵,但是光论数量,这里的书籍是密阁的好几倍。
除此之外还有博物馆,里边收藏着丰富多彩的文物。
这里的职员有上百人,分别工作在印书坊;文物鉴定,修缮,收购坊;供学子借书还书的图书馆;文物陈列展览馆,还有研究所,大礼堂,后勤处,膳堂,安保处……
汴京可贞堂,已经成了全大宋读书人的文化圣殿。
因此苏迈他们住在这里,还真是什么都不缺,可以专心致志地攻读复习。
苏油也忙,只能偶尔来看望他们,倒是陈昭明和小妹一直住在这里,经常和他们探讨学问。
如今的苏家,真敢说自己是大宋一等一的士大夫家族,除了高官,著名文化偶像外,海量的收藏,也是底气之一。
苏迈他们被关在一栋小楼里,王珪和邢恕到底不太放心,一人派了一个仆人伺候这群少爷们,每日就负责端茶送水,送换洗衣服。
好在苏迈一群人本身就喜欢这个,躲在小楼里攻读诗书,休息的时候偶尔出去散散步,射射箭,大多数时候就是吟诗联句,一点都不觉得寂寞和无聊。
苏油也懒得考较他们的学问,每次过来关心的是生活,尤其是年纪最小的苏迟和韩嘉彦。
王仲煜和邢居对苏油是感激和敬仰的,自己父亲对少傅干了些什么事儿,他们其实也是隐隐约约知道一些。
可是苏油非但不计前嫌,就跟没事人一样同意他们到这里来,还反过来担心他们心里有什么包袱,特意开解,说是什么都不要想,努力拼搏拿进士才是正经,让两人对少傅的胸襟感佩莫名。
几个人里边,苏油也大致知道他们的水平。
第一的不是刘正夫,反而是福建子——黄裳。
黄裳学问基本功之扎实,苏油在大宋只见过三个人有这水平——刘攽,司马光,王安石。
这让苏油对福建路的文化教育水平叹为观止。
福建路的士子学问虽然不错,但是有个大毛病,那就是读书有针对性,主要是为了科举,作为出仕之路的打门锤。这也是北方士大夫家族,关洛学派,蜀中学派鄙夷他们的地方,读书不求明道,不求真我,那就是落了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