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2 / 2)
“什么大多数,连专家在内,最少国内百分之九十五的收藏者。”赵平说,“老实说,刚才那只粉彩梅花纹碗,如果要,最少要两年,而且价钱不便宜,但这些,几个月时间就够了。”
乾启拿起桌上的拍卖画册,指着一个问:“你知道这种卖出去的时候什么价吗?”
赵平看了一眼,想了想说:“我猜,从这里拿的时候差不多二十万。”乾启把图册推给宝珠,宝珠一看,上面写着成交价九百七十万。
赵平对着赵老三喊:“爹你也好赖过来再看一眼。”赵老三摇头,“你们看,你们看。”
赵平叹了口气,转头对乾启说:“我爸说你们挺有意思自己弄个古玩店,带你们来,就是想让你们看看,现在这行,早没什么真东西了。”
他拿起桌上一个“民国粉彩富贵图的双龙耳瓶”,“很简单的道理,艺术品市场已经热了多少年了?从千禧年后是一年比一年红火,外面能有多少东西,现在实话实说,不管是玉器,青铜器,字画,百分之九十八全都是这样的赝品。”
“剩下百分之一,是新出土的东西,毕竟盗墓那行当也要人吃饭,再剩下的百分之一,我猜是你们勉强大概能看上的,就是民国到现在的东西。”说着把那瓶子放在宝珠和乾启的面前,这瓶子是民国的高仿。
乾启看着宝珠,笑着总结道:“年代近,但一不假,二不违法,三不挣钱。”
这说法,和宝珠现在心里的不谋而合,国家有文物保护法,那么买出土的东西,严格说来就是销赃罪,那么很多东西就不能碰了,瓷器类,现在看来也靠不住,连民窑的东西都仿的这么真,其实从这两天的参观就不难看出,作假这行现在竞争也很大。
如果连作假的竞争也已经变的如此惨烈,就只能说明,她来迟了。
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适合开古玩店的时代,她可以大海捞针似的去全国各大古玩市场找东西,可那样挣的是‘辛苦’钱。
赵平走过去关上门,说:“你们也看出来了,我和这家窑厂特别熟,所以愿意给你们说句真心话,这行现在挣钱,已经不能像我爹那样的老思路。”
乾启的目光挪到宝珠面前的拍卖目录上,赵平看了他一眼,过来指着宝珠正在看的那个“胭脂红地轧道锦纹粉彩缠枝花卉纹梅瓶”。
“像这种拍卖目录上的东西,不到二十万从这里拿走,送到鉴定公司,给上人家十几万鉴定费,再加上拍卖公司的佣金和给国家的税,大概两百多万,如果最后拍到上面这个价钱,这样一趟就能落下七百多万。”赵平说。
宝珠翻看着那图册,翻了几页,忽然说:“刚才那个碗,他们只会烧那一种吧,预约要两年,是不是要用这时间去吃透上面的画风?”
“还想呢?”乾启左手搭在她的椅背,右手夹起那碗,看向赵平,“这碗老板卖吗?”侧头对宝珠说,“买回去,你慢慢研究。”
宝珠觉得完全可以,靠向椅子,看向赵平。
赵平顿时一脸为难,“这是别人订好的,我拿来给你们看,老板交代了不能卖。”
宝珠说:“这碗多少钱?”
赵平苦着脸,“我不知道。这个才弄出来,老板还没说过价。”
乾启放下那碗,说:“那把那个真的卖给我们吧,多少钱都行。”
“啊”赵平一愣,看看乾启,又看看那两个碗,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拿过碗,开门就往外冲。
宝珠看向乾启说:“你吓到人家了,一共就两个碗,好做活招牌,你这人……真坏。”
“我是诚心想买……”乾启笑着回头,透过宝珠的肩头,正看到赵老三在聚精会神地看拍卖图录,他伸头过去一看,是一只唐三彩。
他忽然想起来,前两天他问宝珠,如果当初不认识自己,找谁去骗李营,宝珠绊子都不打的说:“当然是赵老三,他都不用培训,完全本色演出。”他自己当时不太明白,现在看来,的确呀。
那只唐三彩,他一直以为真的有那么个东西呢。
酒店里,宝珠终于换了衣服出来。
乾启正在客厅看电视,腿上放着一个果盘,一块一块地向嘴里塞苹果。她走过去,乾启立刻把果盘递给她,她看着白生生的苹果块,也捏了一块,看向电视,电视里正在讲过年办年货的情况。
“咱们等这窑里的东西出了,看过之后就回家。”宝珠说,还有二十几天过年,她不想耽误乾启和家里人团圆,而且这时候春运,在外面也没什么意思。
乾启关了电视,看向她,“今天赵平说的事情你怎么看?”心里想:她只有一个人,如果回去过年,她一定不会和他回家,那他还是不要回去比较好。
宝珠说:“大概那窑厂确实有那样的技术,就算没有,他大概在这片也能找到市面上不怎么多见的好东西,但他苦在没人合作,你看得出吧,他应该是看到很多人都通过拍卖行发了财,但苦于自己没有这条线,所以赵老三一带我们来,他就拿出了最大的诚意。”
乾启一扭头,打开电视说:“他可真有福气,一下就遇上个这么了解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