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高产作物太高了(2 / 2)
不待别人发话,他继续道:“方才问过阁老,大明现今的水稻产量不过是亩产2石,240斤上下。这还需要风调雨顺,万事大吉。
“但是我拿出的这种水稻,却可以轻松达到亩产00斤。而且口感极佳,绝不是占城稻那种生涩的味道。即使比之上等粳米也丝毫不落下风。”
这话已经让在场的几个人,从皇帝到内阁宰辅一个个不敢相信。可是听到唐少哲后面的话语,几个人彻底相信的之前所言。因为后面说的数据,实在太不靠谱了。
唐少哲又拿起红薯递给朱棣,道:“这个是红薯,不但味美甘甜很好吃。而且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大明虽不曾有过这样的东西,可是在我给陛下的那副天下堪舆图中却有盛产此物的地方。此物如今也被修真界用无上秘法加以培制过,产量极高。”
红薯这东西来自美洲,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带回西班牙献给女王。后来西班牙水手又将红薯传至菲律宾。
而明朝直到万历十年,也即公元52年,才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将红薯引进中国。因此,红薯又被称作“番薯”。
李时珍甚至在《本草纲目中》夸赞说:“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
当朱棣和三位内阁大臣各自拿起一个从未见过的红薯仔细观察时,听到了唐少哲口中继续说出的话,吓得几个人差点失手将红薯摔在地上。
唐少哲很平淡道:“这红薯一年两熟,分为春薯和夏薯两种。夏薯产量少些,一般来说亩产只有4千斤。”
“多少?”
不是朱棣君臣没见过世面,只是唐少哲这话说出来实在太吓人了。别说他们,就是当初唐少哲自己去选购良种之时听到这样的介绍都吓了一跳。
话说红薯原本产量就很高,而唐少哲又是专门去买回来的现代改良之后的优秀品种,那产量对于明代之人而言,根本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唐少哲肯定之后,杨荣甚至颤巍巍的再度确认了一遍。几个人这才相信刚才不是自己耳朵聋了,而是对方真的说出了亩产000斤的数字。
君臣几个人满是怀疑的互相对视一眼后,杨士奇才试探道:“即使此物的滋味不甚合口,仅凭这样的惊人产量,也会让百姓们雀跃不已。”
他开始怀疑刚才唐少哲夸赞此物“味美甘甜很好吃”的话中有水分。不怪他生疑,这样大的产量,还口感上佳,那里还是凡间能有的东西!世上哪有如此尽善尽美之物?
金幼孜也赞同道:“是呀,此物一年两熟。倘若唐真人所言不虚的话,一亩地即可有万2千斤的收成。果真如此,我大明百姓再无饥耒之患也!”
唐少哲如今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被别人卖了自家产业还帮人数钱的傻小子了,两人口中的话语那里还会听不出来。
他也不多说,直接取出道:“陛下可以让御膳房现在将此物煮熟后拿来让各位尝尝。”
朱棣立即下令道:“来人,将此红薯按照唐真人的交代,煮熟后再呈上来。”
因为红薯是第一次在大明亮相,唐少哲说不得还要亲自给内侍指点一下如何去做,煮多长时间,如何判断是否熟了之类的常识。
说完之后,他又指着桌上的玉米道:“这个叫做玉米,也是煮熟后可食用。颗粒饱满,滋味甘甜,味道也不错。一年一熟,亩产900斤。”
根据唐少哲在现代考证的,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时间是公元5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
“还有这个唤作土豆,不但可以食用,还可以酿酒。滋味上虽然不如前两种作物,但是也微有甘甜,并且适应任何地域种植,对气候和水分都不挑剔。”
土豆传入中国的年代最晚,距今不过百余年。它也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最早于公元570年传入欧洲的。它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这一次,没等到他报出产量,杨士奇直接开问。这时候唐少哲才抱歉的笑笑,道:“哈,忘记说了,土豆通常的亩产是2500斤。”
金幼孜又问道:“这……土豆也可以煮熟食用么?”
见唐少哲点头认可,朱棣哪里还有不明白,直接大手一挥,道:“来人,将这个……玉米和土豆,也拿去御膳房,煮熟后呈上来。”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