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身份(1 / 2)
最快更新都市藏真最新章节!
虽然这些传说不靠谱,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建文帝很可能是当过和尚,也只有剃度了,他才能安全,毕竟对敌人来说,落了发,等于不孝,这样一个人,自然就没有资格跟别人争夺帝位。
所以,历代以来争夺皇位失败的人,都会落发为僧,这样,这个人一般在历史记载上就是消失无踪了,其实是真的消失了吗?
作为胜利者,作为一国之主,如果想要寻找一个人,又怎么可能找不到?
只不过别人已经承认失败,所以胜利者也为了表示仁慈,而不再赶尽杀绝罢了。
建文帝就是这样,既然他已经没有了资格跟朱棣争夺皇位,而作为他的叔叔,朱棣自然也就不再斩草除根。
所以,如果上面的传说是真的,那绝对不是朱元璋有先见之明,而是他给了自家最疼爱的孙子,一个万不得已的保命方法而已。
本来韩孔雀他们就怀疑这里的一座陵墓是建文帝的,或者是周定王的,现在看到这明显有剃度痕迹的男人,自然会认为是建文帝。
“那么另外两人是什么身份?”看到这种情况,王教授问道。
韩孔雀道:“其中这个女人,应该是当时建文帝的皇后,马皇后,而另外一个男人,唯一的一种可能就是建文帝和马皇后的儿子。”
建文帝的皇后是孝愍让皇后,公元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清君侧”为名,率兵攻破南、京金川门,占领南、京,结束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
攻克南、京时,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马皇后**而死,后被追谥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
当时马皇后仅两岁的儿子朱文圭,被明成祖长期幽禁于中都(凤、阳)广安宫。时人称之为‘建庶人’。
明英宗天顺元年(丁丑,公元1457年),明英宗即位后,才将幽禁了五十五年的朱文圭放出。并下令在凤、阳为他修建房屋,任其自由出入,还给建庶人娶妻,以续其子,并派人照顾建庶人生活起居。
派遣太监牛玉到凤、阳告诉建庶人。建庶人听说后,且悲且喜,表示没有料到圣恩如此。
建庶人朱文圭被放出时已经五十六、七岁了,由于朱文圭自小便受到囚禁而无法和外界接触,被释放时连牛马都不认识,不久便死去。
南明年间,朱文圭被追谥为润怀王或原怀王。
“如果真是这样,那也解释的通,毕竟当时跟随建文帝出逃的那些人之中,有些还是很厉害的。”王教授也赞同韩孔雀的解释。
“是啊!也许就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之下。朱允炆一家才能葬在这里。”韩孔雀道。
“是啊!虽然朱允炆失去了帝位,但效忠于他的还是不少的,不过这些都没法证实了。”王教授道。
传说当中效忠朱允炆的的人不少,而其中一个叫蒲洽,朱棣刚登大宝,就将建文帝手下的一个大臣抓进了大牢,任何罪名都没有,而且一关就关了二十年,这个人叫蒲洽。
朱棣到底为何要抓他,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当时传言最多的,蒲洽知道建文帝的下落。
但朱棣苦苦逼了他二十年,可最终也没有如愿以偿,后来。朱棣又派政和七次下西洋,也未能找到。
“王教授,你看,这棺木之上有一份手札。”就在这个时候,那些清理棺木的人,在棺木上有了发现。
韩孔雀和王教授一快看过去。居然是一份折子。
韩孔雀带好手套,翻开一看:“咦?只是两个人名?”
“郑洽,后面这个是道衍?”王教授惊异的问道。
“这个郑洽出现在这里不足为奇,可道衍是怎么回事?这明显是两个人的笔记,不会是这两个人的亲笔签名吧?”韩孔雀也奇怪了。
王教授笑着道:“不会是他们两个签下名字,就是为了证明他们两个曾经来过这里吧?”
韩孔雀也笑了:“也许就是这个意思,第一个名字是郑洽,他签字留名,应该是他给朱允炆送葬的,这里的事情应该是他处理的,而道衍出现在这里,就比较有意思了,他这是前来确认朱允炆死没死?”
传说当时跟随朱允炆的共22个人,当然也有说是**个人,这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有一个翰林待诏叫郑洽的是**门人。
**门的郑家人就把建文帝藏在万松岭(今老佛社附近)和古树蔽天的东明山西麓(就是现在的王潜弄村附近)这个地方。
**门内紧外松,仅仅在很小的范围里知道这件事,而对建文帝等人也是接待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