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一章 鹬蚌相争(三)(2 / 2)
企业生产经营,那是有周期性的。当你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已经晚了。因为在这一周期之前,那些问题已经出现。只是被一些表面东西所覆盖,你没有发现而已。
比如说流动资金问题,现在北方厂仅有的那点流动资金,全都让进口木浆给占了,而生产所需的不仅仅是木浆,还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辅助材料,现在连买这些辅助材料的钱都没有,只能像过家家似的,东凑一点,西借一点。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这绝对不是长久之际。
而生产出来的产品,资金回笼最少也在一个月的周期,更让闫旺闹心的是,失去国际集团的订单,对北方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昨天李洁给自己送来一季度财务预报表显示,每年都被各方面寄予后望的开门红,今年怕是无法让各方面满意了。从预报表上看,一季度,预计亏损二千多万元。而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能力不足,销售不畅,资金回笼速度减慢。
生产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今年的订单减少一半,二是现在的订单,因为缺少辅助材料,影响生产二十多天,小一个月。
销售不畅同样是受二方面影响,一个是没有那么多的订单。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订单销售,订单生产。二是销售出去的产品,一般都有个回款周期,少则一个月,多得达到三、四个月。
销量减少一半,所收回来的款项,要么用来维持日常生产,要么用来给员工开资,两样只能满足一样。到北方厂这么长时间,闫旺终于体会到捉襟见肘的日子了。
为了摆脱这种困局,闫旺少有的放下身段来,请回几位有经验的老领导,当自己的顾问。
问题是找到了,顾问给了他二十来条建议,而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改变销售目前这种不利状况。就算不能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必需在现有的基础上,销售额度增长百分之三十,这样才能维护北方厂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
增长百分之三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今的文化用纸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争争夺夺,这块蛋糕已经划分完毕,自己的阵地没守住,现在要去抢别人的地盘,没人会拱手相让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失去的地盘夺回来,那怕是夺回一半,那百分之三十就有着落了。”李洁看着顾问给的这二十来条建议后,总结着说道。
“是呀,可怎么夺?谁有这个能力去夺?你不是不知道,失去的地盘正是国际集团。”闫旺有些失望的说道。
“我到有个办法。现在不是已经把李季调回到京城办了吗?这一着棋还是十分必要的,但不够。”李洁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她现在的身份是财务中心副主任,副总会计师,已经成为闫旺最信得过的智囊之一了。
“什么办法?你快说说。”听她这么一说,闫旺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急切的催问道。
“对销售总公司,分而治之。给赵明理压力,如果他要是真的不行,正好借机拿下。”
“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
“销售总公司现在不是一个老总吗?咱给它设两个老总,分为南、北两区。同样的人马,同样的资源,同样的指标,让他们两个人比着干,来一个龙争虎斗,看一看最终鹿死谁手。到那时候,不用你指定谁是总经理,就会有人主动站出来的。”
李洁的建议一出,闫旺也毫不犹豫,第二天就把那位比赵明理资历还要老的区域老总提到销售总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上来,然后把销售总公司重新划分南区和北区,在周少华回来前二天,才算把这项工作搞定。此时一听周少华国际集团这一次要在国内投资六十亿元的大项目,闫旺不由得为之一振:只要能与国际集团这些项目挂上钩,那北方厂的目前的困境,何愁不解?
闫旺这样想,不是很有道理的。
国际集团以出版印刷起家,在这一行业,世界老大的地位至今无人撼动。虽然闫旺不知道这六十亿的项目具体是什么,但像这样的国际性大企业,不可能投资自己掌控不了的行业,不可能冒太大的风险。按着这样的思路,这一综合项目,一定与出版印刷这一行有关联。
只要与这一行有关系,那北方厂就有机会。
当然,能与国际集团合作多长时间,双方有多大的利益,这些闫旺关心的并不多,他现在急需解决的是北方厂目前的困境。因为如果解决不好目前的困境,就算岳父在省里给自己撑腰,但要真的两个月开不出工资来,他这个董事长的位置,一定会坐不稳的。现在就有人偷偷的给自己打小报告,说是一些退休及二线的老员工正收集材料呢,要到省里上访,告自己不做为。
只要把国际集团拉上,就算暂时没有太大的投入,但北方厂销售问题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的。只要销售问题一解决,剩下的其它问题,那都不是事儿。到那时,以自己的能力,再加上省里的关系,要是合心还好,不合心的话,把国际集团赶走,也是轻而易举的。
闫旺正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没想到龙副市长突然要走。
以他的精明,还是一眼看出来,并不是市委书记真的这么急,而是一听周少华介绍这个大项目,他们怕自己染指,怕丢掉这个先机。
自己在省厅的时候,也有招商任务,而每一次遇到好项目的时候,也都是像防贼似的防着其它部门甚至自己的同事,很怕让他们抢了先机,拔了头功。
但龙副市长说走,自己不可能强留,就算想强留,也留不住,毕竟市委书记的大旗在后面立着,就算是岳父,对这位省委常委也是小心翼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