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从喝面条谈起(1 / 2)
最快更新且拾起一池落花:一位心理学家的感怀最新章节!
喜子的博客歇业了一阵子,现在又开张了,心里十分欣慰。我知道,喜子玉体欠安,博客关着,总叫人心神不安。如今,她的博客新开张,看来难关过去了,所以,我把喜子“喝面条”当作是喜面转到老教四上来,让我们大家来为喜子祝福!
看来,首先要解释,面何以能“喝”。这是山东老乡的习惯用语。沪语里的喝,是用来对付流质或饮料的。在山东话里,喝,是一个很重要的动词,吃面条叫“喝面条”,吃西瓜,叫“喝西瓜”。你想啊,面条和西瓜都有水分,用喝也未尝不可啊。就不知道吃凉面,是不是也叫“喝”。因为我在山东十年,好像也没喝过凉面。
读到喜子的喝面条,我想起了梁实秋也有一篇专讲面条的散文,打开《梁实秋名作欣赏》,里面果然有它,标题就叫《面条》。梁实秋童年生活在北京,家里经常吃面条。这面条是由专人抻出来的,也就是喜子说的拉面。他吃面条吃出了理论,说:“面条本身无味,全凭调配得宜……记得在抗战初年,长沙尚未经过那次大火,在天心阁吃过一碗鸡火面,印象甚深。首先是那碗,大而且深,比别处所谓二海容量还要大些,先声夺人。那碗清汤可鉴底,表面上没有油星,一抹面条排列整齐,像是美人头上才梳拢好的发蓬,一根不扰。大大的几片火腿鸡脯摆在上面。看这模样就觉得可人,味还差得了?”这梁实秋,真该改名为梁色秋才对头!
比起李渔的面条理论来,梁实秋就稍逊风骚了。那李渔才真的是面条大师。在《闲情偶寄》里,李渔告诉我们,味在汤里不算美味,要做到味在面里,才是真味。“南人食切面,其油盐酱醋等作料,皆下于面汤之中,汤有味而面无味,是人之所重者不在面而在汤,与未尝食面等也。”看到吗?这么个吃法,吃了也白吃,等于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