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从喝面条谈起(2 / 2)
那么,怎样才算吃了不白吃呢?李渔的做法是“以调和诸物,尽归面里,面俱五味而汤独清,如此方是食面,非饮汤也”。为此,他老人家教了两法。其一是“五香面”,先将椒末、芝麻屑拌入面中,再将酱醋以及笋或菌菇煮虾的汤和入面粉里,拌匀擀薄,切成极细面条,下入沸水中,煮熟盛装。先吃面条再慢慢嘬汤。其二是“八珍面”,这八珍是:鸡、鱼、虾三物晒干,与鲜笋、香菇、芝麻、花椒共研成细末,加入面粉中调和。和面时也可在面粉里加些鸡蛋清,主要是增加面条的韧劲(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酱醋,不计入八珍)。好家伙,这李渔真是个美食家,把个面条搞得如此复杂!
但,可想而知,李渔家的面条肯定好喝!我也进一步想到,这饮食,说它是文化,本质就是在于创造啊!现在有鱼松、肉松、虾子酱之类的东西,按这思路干下去,岂止是五香、八珍,十三宝也不在话下啊!记得大三年级在山阳搞“四清”,郑华山主厨。有一次做面疙瘩,我向他提议,把小鱼混在面里下疙瘩。开饭后遭到一致谴责。可能是有点腥气,还有点鱼刺。这事其实责任在我不在小华山。好在现在记得这事的人不多了。当时,要是像李渔那样精致一点,把鱼肉剔下,再加些调味品,效果肯定不一样。可见,创新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有冒险,有失败,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才能获得成功。再进一层,我想,梁实秋也好,李渔也好,关于面和汤的宏论,说不定还能引申出更深刻的人文哲理来呢,留着由其他作者说吧。
喜子看到这里,胃口是不是为之一振,打算动手试试?
2008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