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2.22(2 / 2)
这个刘岩是谁呢?他也不算是什么无名小卒。科举制之后座师关系取代了家族传承,此人乃是元嘉元年的进士,当时的主考官就是崔景深,说起来刘岩算是崔景深的学生,所以自然是崔派嫡系了。他自己也时常用自己和皇帝师出同门夸耀。
不过崔景深主持科举取士之后,这样的学生实在太多了,只有楚昭才能算是亲传,其他的连外门弟子都算不上。这个刘岩现在虽然是户部侍郎,但也够不上和崔景深以及陈参相提并论。他最出名的地方,乃是在元嘉三年仲春时节,担任了担任了徐斨所领西征军督军一职。刘岩初上任不久,正好碰到犬戎内部爆发大规模混战,名将李卫国立即决定率部深入草原,伺机攻打犬戎王庭,这一战最后大获全胜。刘岩是崔景深的得意门生,乃是文官一系的代表,作为督军自然功劳不小,只是不知为何,却与李卫国成了死仇。李卫国见他一次打一次。看在崔景深的面子上,楚昭年初的时候,不得不同意把李卫国派去镇守陇西。
总而言之,刘岩算不上什么大人物,顶多是崔景深身边的一条狗罢了。
楚昭遥遥头,实在不知道自己怎么会看到这个刘岩就厌恶。说起来也是一个文武数据都上了六十五的臣子,或许是因为此人清廉值太低吧。
御阶下,张庭已经念完了他的奏折,正在砰砰砰地磕头,请皇上对崔景深等人“立即罢斥,明正典刑”。
楚昭不甚在意地挥挥手,并不打算按照崔景深的意思将张庭罢官,反而考虑把张庭这个刺儿头先调去世家势力盘根错节的江南。垃圾其实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听张庭折子里的意思,主要目的是参倒权倾朝野的崔景深,且又认为崔景深身为世家子弟,有徇私的嫌疑,要求换一个寒门出生的人主持变法工作。比如林轩,比如方子安,他自己也愿意为陛下为大楚聊尽绵薄之力。也就是说,此人对于变法的态度,反倒不是阻止,而是认为力度不够大。
张庭虽然名声在外,也的确清廉,但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能力不行。整天只知道关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要么如何节约办公用纸,要么清查手下有没有人拿回扣,要么就整天在田间地头视察看有没有豪强兼并土地。只要是他审的案子,一定是穷人胜,富人输。这当然说明他有不惧权贵的公正之心,但也说明他骨子里有一种强烈的仇富心理。
作为地方官,你想的应该是如何让辖内百姓共同致富,可张庭就像一个江湖侠客,只干杀富济贫的事儿。所以他到哪儿上任,当地的世家豪族就紧闭大门,连富裕的商户也不敢开市交易。
在犬戎南下,陇西豪族和都城世家乱斗的时候,南方豪强的地产、财物一直没有受到任何触动,实力依旧非常强大。江南太湖一代,以顾,朱二姓为首,吴兴一带,最强盛的则是沈,丘诸族。而且这些南方豪强都是天师道的狂热信徒,楚昭很担心这群人和都城某些反对势力联合起来分裂国家。把张庭这样的人派去恶心一下南方的世家,到时一举两得的妙事。
不过在下决心之前,为着崔师父的面子计,还是该先问问这位首辅大人的意思。
“崔相有什么要说的吗?”
崔景深并没有因为张庭毫不客气的折子生气,听楚昭问询,反而温柔地笑了起来,只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这一番从容气度,倒把脸红脖子粗的张庭衬得有些不堪。
在一旁的刘岩,刚才听见这奏折中捎带了自己,也是吃了一惊,可是他看崔景深这么坦然,也不能装熊啊,更意识到这时一个讨好座师的好时机,于是立即跳出来反参了张庭一本,说他“为政苛猛”“嫉贤妒能”。
虽然楚昭下意识不喜欢这个刘岩,却也得承认他作为一条走狗是很合格的——
张庭这个人也算是奇葩了。他和同僚和下属的关系都处不好,因为他有个毛病,就是从来不会说自己下属的好话。在他手下的县丞,每年考评都是良以下,美其名曰严格要求,但是却人为给下属升迁制造障碍。而且不分场合给下属难堪,想骂就骂,半点面子都不给。所以刘岩的回击倒也算得上反应快,说的也是实话,只是并不算切中肯綮。
果然,张庭丝毫不见畏惧之色:“二位大人,我张庭本来就是有名的强项令,今日冒犯二位相爷,罪责不轻。不过公道自在人心。”说着他又转向刘岩,骂道:“你算是个什么东西,当年因你贪污军资,瀚海一战害死了大将军,若不是崔景深护着你,只怕黑骑军早砍了你十七八回。”
楚昭只觉脑袋一疼,有些迷迷怔怔地想着:大将军……大将军是谁?
被系统篡改过的记忆终究是圆满无缺的,楚昭很快回忆起这是自己极为信任地部下,被派去镇守陇西,在犬戎的混战中孤军深入,却因为后勤线拉得太长,终究埋骨大漠,其副将李卫国带回了他的头盔和左贤王的头颅。据苏溪说名将的头盔有镇邪的作用,所以现在还放在楚昭卧室里。
陈参原本木木呆呆地平视前方,就算被刘岩点名也不为所动,听了张庭提到大将军,却像突然活过来一样。
他身为尚书仆射,虽然在南书房建立之后,手中实权减少很多,一举一动都受皇帝及其秘书班子的辖制,甚至当年比他地位低的方子安都率先进入了南书房,这几年一直有传闻陛下是打算遏制外戚,甚或去母留子。这几年陈参也的确主动疏远了所有的朝臣,而这一切都只是明面上的,事实只是因为陈参暗地里已经接掌了未尝楼,深受楚昭倚重。
因为看不惯崔景深平素为人,陈参本来不打算掺和此事,此时却抬头看了御阶上扶着头神色迷茫的少年天子一眼,然后突然做了一个手势,最末就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臣突然出列,上本弹劾张庭,说他宠妾灭妻,逼死了自己的正妻。
听了半天无聊的掐架,突然来了一点内宅八卦,楚昭不过一介凡人,也不能免俗地起了八卦之心,莫名低落的情绪也高昂起来,很感性兴趣地问道:“哦,覃宏,这是怎么回事?”
那小臣不过从六品,上朝都站在殿外,也就是一年前的殿试见过皇帝一面,再没想到陛下居然知道自己名字,当下忍不住热泪盈眶,赶忙低下头擦眼睛。
这覃宏颇有些讲故事的天赋,当下便绘声绘色地讲这张庭一家子的奇葩事。
却说这张庭乃是个大孝子,非常孝顺母亲,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到了什么地步呢?张庭三四十岁的时候,还跟母亲睡在一个屋里。一旦他的老婆跟母亲有矛盾,他就无条件地休妻。第一个老婆上吊死了,第二个灰头土脸地被休掉了,到了第三个老婆更不得了,被张庭一家子为了嫁妆给害死了。
张庭再没想到这些人会把家中私事于此时掰扯开,气得脸色煞白,大骂覃宏血口喷人。只说自己和母亲同住,乃是因为他从不接受贿赂。只靠公务员那点工资当然就不够用了,所以家里房子很破,不得不与母亲同住。解释完这一点,张庭更表示自己根本不爱那铜臭之物,怎么会为了嫁妆害妻子。你这是污蔑造谣!反请楚昭治这小吏之罪。
楚昭一听也觉合理,张庭的确视金钱如粪土,清廉值不是作假。
覃宏此时已经从被陛下唤名字的激动中平静下来,以一种气死人不偿命的口吻慢条斯理地解释道:之所以张庭的几位妻子不是过世就是被休,关键原因就是张家这位老夫人对待媳妇很苛刻。可这位婆婆却对张庭的贵妾却很好,因为此女是他娘家一个远房亲戚,和张庭算是青梅竹马,据说两人情深意重,只是因为当年张庭娶了老师的女儿,所以不得不让真爱委委屈屈做妾。很快张庭的第一任妻子就无缘无故的上吊死了,又娶了第二任妻子,是在朝廷动乱张庭外放的时候娶的。这女人据说有些江湖气,不太检点,回京后就被净身出户。因为张庭名声极好,并没有人怀疑指责张家,反倒有没落的小世家上赶着结亲,于是又娶了第三任妻子,也是个丧偶的寡妇。这时候作为真爱的贵妾已经魂断神伤了,因为母亲的缘故,张庭这个孝子便越来越宠妾灭妻。婚后几年,正妻带着一个女儿给张家做牛做马,操持这位清官一家上下的吃喝,甚至要服侍小妾生的那二男一女。说来也怪,张庭的三任正室,居然一点血脉都没留下,反倒是小妾的儿女都养得极好,儿子还中了秀才。如今儿女长大了要娶妻嫁人,就看上了最后这位正妻带进来的嫁妆。而此时张庭的第三□□子积劳成疾,已经得了重病。此事原本并无人知晓,还是正妻带来的女儿和崔家有点渊源,一次宴会上拦住崔相喊冤。崔景深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居然插手此事,跑去张家一看,好家伙,正室居然住在仆人房里,而庶子庶女正在用正妻的嫁妆风风光光地准备婚事呢。
这可真是奇闻了。可叫人绝倒的还在后头呢——张庭好面子,回去就把重病的妻子逼得沉了湖。
简直是极品渣男啊,怪不得师父今早上没头没脑地说要罢黜此人了。